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恢复肩外展功能术式改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enmin6735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肩关节显著扩大了人手在三维空间中的活动范围,并为手部承担负荷提供坚实的支座,是整个上肢活动的基础,肩关节功能对于发挥上肢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臂丛神经损伤后如何恢复肩关节功能是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整个上肢功能恢复的基础和关键,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被认为是应优先恢复的关节功能之一;副神经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最常应用的移位动力神经之一。本课题研究旨在从以下两个方面:①选择副神经移位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最佳受区神经,②设计新的后入路副神经移位术式;提高副神经的利用效率,改善术后患者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恢复。第一部分 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恢复肩外展功能受区神经选择的临床比较研究目的 探讨副神经移位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最佳受区神经的选择,并同时了解传统锁骨上前入路副神经移位术后斜方肌各部功能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46例,传统锁骨上前入路副神经移位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受区神经:肩胛上神经35例(上臂丛神经损伤21例,全臂丛神经损伤14例),腋神经11例(上臂丛神经损伤5例,全臂丛神经损伤6例);术后随访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恢复,并对来院随访患者随访检查其斜方肌各部肌力及电生理的变化。 结果 随访25~37个月(平均27.5个月),来院随访18例;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后功能恢复征象最早出现在5~12个月,平均9.94±3.26个月,修复腋神经最早出现在9~15个月,平均12.60±3.08个月;修复肩胛上神经肩外展恢复结果(上臂丛神经损伤57.08±21.16°,全臂丛损伤40.71±14.27°)优于修复腋神经的恢复结果 (上臂丛神经损伤31.25±20.97°,全臂丛损伤18.75±7.50°),P<0.05;副神经移位后斜方肌各部功能丧失明显。 结论 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修复肩胛上神经的疗效优于修复腋神经,应把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作为首选;传统锁骨上前入路手术后斜方肌各部功能有明显下降。
其他文献
广播是移动自组织网络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按需路由协议一般通过广播建立路由。传统的按需路由协议中,广播存在冲突和冗余较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邻居度的动态广播抑制算
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中BORIS基因表达.探讨其I晦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以及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的BORIS表达。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探讨BORI
目的:探讨建立在临床路径基础上的健康教育在正常分娩产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35例正常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干预组采用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健康教
目的:1,观察胰胆合流异常(PBM)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位置的关系,分析PBM的胚胎学成因;2,分析不同年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的临床及肝脏纤维化病理和免疫组化的特点,探讨PBM等因素在肝纤
把《考试大纲》的考核内容与要求具体化,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状况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这是高三语文复习的基本要求,也是复习时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而高考复习课要
目的:制备他克莫司完全抗原并鉴定。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两步法将半抗原他克莫司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和血蓝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FK506-BSA和ELISA包被抗原FK506.KLH,并计算偶联率。采
第一部分 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与经岩骨手术入路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充分了解与经岩骨手术入路密切相关的颅底后外侧解剖结构,探明颅骨表面标志与其下方重要结构的对应关系,为安全
第一部分 背景 神经病理性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脊髓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的研究资料表明: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在神经病理
在普宁市采访,能切身体会到练江污染带来的冲击。无论是河边钓鱼的村民,雨中看挖机的老者,还是外来工、中学生、大排档老板,他们口中,都认为虽然政府在花大力气治理练江污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