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随着创业型经济大趋势的来临,创业教育日益成为高校德育的新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德育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化,尤其是针对高校创业教育培养自主创业素质的大学生,使得主体性德育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成为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大学生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体,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德育理所应当结合高校创业教育,运用主体性教育理论不断培育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敢为性等主体性特征的大学生,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人格、能力等全方位的提升,为创业型经济和创新型社会的发展输送自由个性的“准”创业者。高校创业教育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德育在培养主体性人格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主体性德育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研究日益引起学界关注本文试图从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本体论和实践论维度,探索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系统建构,为主体性德育模式理论与实践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贯彻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启示性的参考价值,以期待促成一股教育合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人格的建构。论文第一部分通过梳理主体性、德育、主体性德育和主体性德育模式等相关范畴,阐述了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基础、师生关系、教育目标、途径四个方面阐述了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特征。论文第二部分对高校创业教育与主体性德育的关系研究进行阐述。并从四个方面分别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高校创业教育与主体性德育的区别与联系、高校创业教育与主体性德育之间的相互意义进行详细分析,为实现主体德育模式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建构做好理论基础。论文第三部分依据主体性德育的客观规律,阐明主体性德育模式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民主原则、层次原则、激励原则、主体原则和长善救失五个原则,以此为具体的建构模式提出理论指导与正确方向。论文第四部分针对上文主体性德育模式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建构的客观规律和原则,力图从平等、理解和共享三个方面阐明在创业教育中贯彻和运用主体性德育,师生之间关系建构的依据。为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兼顾教育者实施教育的主体地位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主体地位,提供客观依据。论文第五部分是论文研究的重点,从宏观理论层面,分教育原则与理念、教育伦理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实践观四个维度进行主体性德育在高校创业中的理论建构;从微观层面,分探究型模式、体谅型模式、实践型德育模式三个维度探寻理论转向实践层面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