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性薄膜储能性能调控及其设计机理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20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介质电容器作为能量存储器件,它凭借着极快的充放电速率和稳定的性能,在储能领域的研究中独具魅力。但随着电介质电容器在当前电子领域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电介质电容器的一些缺点也逐渐呈现出来,例如:(1)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较低,(2)材料的温度、频率以及疲劳稳定性需要优化,(3)柔性电容器弯折性能需要提升等。随着当前电子产品逐渐趋向功能化和集成化,传统电介质电容器的缺陷愈发明显。为了进一步提升电介质电容器的性能优势,规避电介质电容器的性能缺陷,在现有薄膜技术加持下的薄膜电容器设备应时而生,这也使得对薄膜储能性能的研究成为了当下电容器技术的热点研究方向。弛豫铁电体由于内部具有极性纳米微区,因此它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维持较低的剩余极化强度和较高的介电击穿强度。近些年,弛豫铁电体凭借着这一特点备受关注。本论文在弛豫铁电体的制备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增强电介质储能性能的方案和策略。在实验上主要采用化学溶胶沉积法合成钛酸钡(Ba Ti O3)、钛酸铋钠(Bi0.5Na0.5Ti O3)和压电性能优异的铌酸钾钠(K0.5Na0.5Nb O3)单层钙钛矿铁电材料,并通过修饰材料的内部晶格,构建固溶体,形成界面以及核壳结构等方式对材料进行设计,从而进一步研究这些薄膜材料提升电介质储能的机理。综合上述内容,本文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化学溶胶沉积法制备无铅基BiMnO3掺杂的Ba Ti O3固溶体薄膜。在0.92Ba Ti O3-0.08Bi Mn O3固溶膜中制备出偏聚颗粒,并形成了“枣糕”结构。这种结构的固溶体薄膜通过提供介电差异界面,阻碍自由电子通过的方式,提升了薄膜的电绝缘性、击穿强度和最大极化,在具有优异的频率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同时,获得了94.1 J/cm3的储能密度,和84.51%的储能效率。2.将Ag2O纳米颗粒引入无铅基0.92K0.5Na0.5Nb O3-0.08Bi Mn O3固溶体膜中,设计一种类PN结结构,研究这种类PN结效应对储能性能的影响。与原始材料相比,在引入Ag2O纳米颗粒之后,薄膜的能量密度从20.1 J/cm3提高到65.1 J/cm3,效率从50.7%提高到62.6%。其储能性能的提升可以归因于在Ag2O纳米颗粒和基体之间的界面处形成的具有高电阻的耗尽层。一方面,类PN结中高阻区域的整流效应提高了薄膜的绝缘性,另一方面,由高阻区域分割形成的内部局域场增强了材料的弛豫特性,提升了储能效率。类PN结结构的设计方法为提高电介质储能性能提供了可行的方式。3.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1-x)Na0.5Bi0.5Ti O3-x Bi Mn O3(NBT-BMO)有限固溶体薄膜,研究了晶格修饰对储能性能的影响。随着BMO溶质的引入,NBT基质经历了从纯相、固溶体、固溶限再到析出相的转变过程。相应地,极化态从宏观铁电态演化为弛豫铁电态,最后变为复合铁电态。修饰后的NBT基质造成了局部的晶格波动和晶格拉伸,对储能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在NBT-BMO有限固溶体体系中,相比于纯相薄膜,BMO比例为2%和4%的薄膜能量存储效率从39.2%分别提高到51.7%和53.2%,储能密度从33.1 J/cm3分别增长到了76.5J/cm3和83.8 J/cm3。4.采用磁控溅射、化学溶胶沉积和机械剥离等简单方法制备了高质量柔性0.94Na0.5Bi0.5Ti O3-0.06Eu Ti O3固溶体薄膜。柔性薄膜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和弛豫特性,这使得其储能密度达到65.4 J/cm3,效率达到52%。此外,0.94Na0.5Bi0.5Ti O3-0.06Eu Ti O3柔性薄膜在温度、频率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尤其在抗弯折方面,其弯折循环测试可以达到105次,且在放置一个月后,性能基本不变。这些结果表明,0.94Na0.5Bi0.5Ti O3-0.06Eu Ti O3柔性薄膜电容器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5.理论研究中电位移(D)由电子电导(D1)、介电位移(D2)和电畴极化翻转(P)三部分的组成,这三个部分可以通过电流-电场(I-E)曲线来区分。本文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更准确地计算出了这三者之间贡献值。与之前研究者提出的模型相比,本文建立的模型计算出的电位移中各部分的贡献值更接近于真实情况。我们又通过制备传统Ba Ti O3铁电薄膜,进一步验证了提出模型的准确性。此模型不但为计算和区分电极化各部分的贡献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研究铁电中漏电占比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β-羟丁酸脱氢酶2(β-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 2,BDH2)是短链脱氢酶/还原酶家族成员,可以催化哺乳动物铁载体生物发生中的限速步骤,在细胞内铁稳态、能量代谢以及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Bdh2基因在胚胎干细胞中的功能还未见报道。新型胚胎干细胞系(Advanced embryonic stem cells,ASCs)是本实验室建立的一种具有更高分化潜能的干
产出导向法(POA)理论倡导“学用结合”,将“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以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准实验的方法检验其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听说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方面有积极效果,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但因课时有限,对学生听力水平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
语块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是韶关学院英语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块理论和产出导向法相关理论及"驱动—促成—评价"的课堂教学过程提出的一种以地道语料输入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观点达成和语言产出为目的、以多元化评价方式达到以用促学为特征的新型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研究显示,该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语块运用的准确性,同时地道的语言输入也拓宽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骡子不育众所周知,但在一些情况下,当母马骡或母驴骡与公马或公驴交配后偶尔也可以产驹。自1928年起,全世界有详实记录(核型分析或照片)的骡子后代约有30头(包括我们收集到的4头)。关于骡子可育的偶然成因,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亲缘假说,认为偶然可育的雌性个体可以产生只含有其母系染色体组的卵子(完整的一套马或驴的染色体组),由此可育。但另外一些研究表明,部分骡子后代的表型(体型、毛色)及核型(染色体数、染
目的:研究大米草黄酮(Spartina anglica flavone,SAF)的体外抗菌效果及机理。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等5种常见临床病原菌为试验菌株,采用牛津杯法测量抑菌圈并观察SAF的药物敏感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SAF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测量经5 g/L SAF处理后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液中的磷含量,并通过SDS-PAGE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
学位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因其组织修复及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被认为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并成为再生医学和干细胞领域研究的热点。在机体内不同区域干细胞巢的NSCs有各自区域特异性的表型,临床前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提出,区域特异性NSCs对相同区域受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能力更强,如脊髓区域特异性NSCs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大脑区域特异性NSCs,因此体外培养获得
学位
化工行业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但其本身的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由于化工生产本身存在危险性,包括很多易燃、易爆、毒性强的产品,所以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与化工企业的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果能够进一步强化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对生产操作进行严格规范,自然能够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增添更多动力。本文对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保
本博士学位论文主要讨论了涉及偏微分方程广义解正则性的六个问题:一是非散度型线性椭圆方程强解的Lorentz正则性和Orlicz正则性;二是非散度型线性抛物方程强解的Lp(x,t)正则性;三是完全非线性椭圆方程粘性解的Lorentz和Lorentz-Morrey正则性;四是完全非线性抛物方程强解的Lorentz正则性;五是渐近正则的完全非线性抛物方程强解的Lorentz正则性;六是散度型线性抛物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