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鲟形目鱼类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全世界目前分布有27种鲟鱼。自1997鲟形目所有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以来,国际社会就对鲟鱼的濒危状况给予了极大地关注,鲟鱼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学者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CITES2000-2009年鲟鱼贸易数据和我国海关2003-2009年的鲟鱼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了国际和国内鲟鱼贸易现状及其年度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了CITES和我国在鲟鱼贸易数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建议,期望能有助于我国鲟鱼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我国鲟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目前国际上参与鲟鱼贸易的出口国共68个,进口国共132个,分布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其中欧洲出口国家最多,占出口国家总数的44.1%,亚洲出口总量最多,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8.9%;2、亚洲进口国家最多,占进口国家总数的28.8%,欧洲进口总量最多,占总进口量的63.3%。3、鲟鱼国际贸易种类包括鲟属(Acipenser)、鳇属(Huso)和匙吻鲟属(Polyodon)的30个种(含11个杂交种),其中中国鲟鱼贸易种类包括14个种(含5个杂交种)。4、鲟鱼国际贸易形式主要以鱼卵和鱼肉为主,从贸易量来看,鲟鱼国际贸易中贸易量最大的是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我国贸易量最多的种是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从2000—2009年鲟鱼贸易变化趋势看,国际鲟鱼贸易量在2000年最高,2006年达到最低值;我国鲟鱼出口贸易量在2005年最高,进口贸易量在2004年最高。5、从研究结果来看,我国鲟鱼出口贸易主要以以土著种为主,引进种和杂交种为补充;我国鲟鱼的主要出口产品形式及总量变化趋势与国际类似。6、从国际贸易需求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应加强野生资源保护管理,加强对外来种的管控,加大野生资源的恢复力度,极做好履约工作,维护我国国际形象。在此前提下,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有序的发展鲟鱼产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促进产业链延伸的方式提高我国鲟鱼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7、数据分析同时表明,CITES对鲟鱼贸易数据的规范性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由此直接影响数据的利用效率。配额制订标准不太完善。有鉴于此,建议CITES加强对鲟鱼贸易数据的审核和管理,严格数据录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