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苯尼考(FF)是一种新型的动物专用的酰胺醇类广谱抗生素。常温下,FF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这大大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环糊精包合技术是一项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技术,在药剂学中已得到广泛使用。为了改善FF的溶解性能,本实验通过溶液搅拌法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了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FF/HPCD)包合物冻干粉针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质量评价。以10%FF注射液为参比,研究了该制剂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FF/HPCD包合物,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对主客体投料比、有机溶剂种类和用量、环糊精浓度、反应体系pH、包合温度、搅拌速率以及包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考察,结合正交试验对FF/HPCD包合物的处方和包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制备条件为:HPCD与FF摩尔比为2:1,甲醇浓度为50%,HPCD质量浓度为20%,反应体系pH为5.0,搅拌温度30℃,搅拌速率为100 r/min,搅拌时间为2 h。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包合物进行干燥,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冻干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终冻干工艺为:预冻过程为-30℃预冻4 h,冻干程序为-50℃冷冻干燥16 h,30℃升华干燥4 h。通过以上工艺条件成功制备出了FF/HPCD包合物冻干粉针剂。2通过相溶解度法、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扫描、核磁共振氢谱等技术对FF、HPCD、二者物理混合物以及FF/HPCD包合物冻干粉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的对比结果表明FF被包嵌入HPCD的内腔,且形成的包合物以无定型状态存在;相溶解度和核磁共振氢谱结果则表明二者以1:1包合比反应,且FF主要从宽口端被包嵌入HPCD的分子内腔。3通过外观、澄明度、含量、pH值、溶解度、热原、溶血性、注射刺激性等指标对FF/HPCD包合物冻干粉针剂进行了质量评价,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所制备的FF/HPCD包合物冻干粉针剂外观检查为白色疏松、光滑平整的粉末状固体;冻干粉复溶后澄明度符合要求;药物含量为11.78%±0.04%;pH值检查结果为6.92±0.03;在水中37℃的饱和溶解度为78.93±0.42 mg/mL,比FF原药的2.23±0.04 mg/mL提高了约35.4倍;热原检查符合测定结果;溶血率<5%,可作为注射使用;与10%FF注射液相比,FF/HPCD包合物冻干粉针剂具有更小的肌肉注射刺激性。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FF/HPCD包合物冻干粉耐高温和强光环境,但具有很强的吸湿性,需在干燥条件下保存。4比较了10%FF注射液及FF/HPCD包合物冻干粉针剂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用DAS 2.0系统拟合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两种制剂的药动学数据符合一级吸收动力学二室模型,10%FF注射液在比格犬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11.559±1.544 mg/L,Tmax为0.583±0.129 h,V1/F为1.107±0.208 L/kg,CL/F为0.871±0.140 L/h/kg,AUC(0-t)为21.638±2.379mg/L*h,AUC(0-∞)为23.652±2.391 mg/L*h;相应地,给予相同剂量FF的包合物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15.896±3.147 mg/L,Tmax为0.444±0.086 h,V1/F为0.719±0.171 L/kg,CL/F为0.808±0.082 L/h/kg,AUC(0-t)为22.134±2.882mg/L*h,AUC(0-∞)为24.543±2.841 mg/L*h。与普通注射液相比,包合物组的FF吸收速率较快,达峰时间(Tmax)显著减小(P<0.05),达峰浓度(Cmax)显著增大(P<0.0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AUC(0-∞))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3%。上述结果表明,FF/HPCD包合物冻干粉针剂可以作为FF的一种有效注射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实验采用溶液搅拌结合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了FF/HPCD包合物冻干粉针剂,并对其进行了各项表征和质量评价。该制剂显著增加了FF在水中的溶解度,与FF注射液相比极大地减小了肌肉注射刺激性,明显改善了FF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