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应以追求经济效率为目标。县域经济效率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的长期发展,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因此提升县域经济效率是实现县域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1999-2010年资本存量、年末从业人员、邮电业务总量、工业用电量、GDP和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为基础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RS和VRS模型测算江苏省在1999-2010年间县域经济综合效率水平。在此基础之上,运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点分析,以1999年、2003年和2010年为特征时点,对江苏省和苏南、苏中以及苏北地区在这三个特征时点的经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由于CRS和VRS模型计算得出综合效率值的纵向比较性较弱,因此借助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江苏省各县域经济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由于不同县域间经济效率值差距较大,本文利用Tobit模型从人力资本、经济开放程度、制度因素、结构因素、金融发展水平和区位因素等方面考查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效率的影响,测算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幅度。本文以江苏省63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整体经济综合效率水平较好,但区域间差距较大;苏南地区经济综合效率及其分解效率水平整体上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效率的提高受纯技术效率水平限制较大;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受经济综合效率限制;在1999-2010年间,江苏省经济综合效率出现微弱下降,但在2003-2010年江苏省年均经济综合效率略有提升,其中苏中地区提升较为显著,而相比之下苏南地区提升效果不显著;人力资本、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产权制度和苏南虚拟变量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外资依存度对经济综合效率提升作用最为明显;政府参与度对江苏省经济综合效率的提升有一定消极作用。鉴于此对提升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效率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与投资;改变贸易增长方式和结构,注重外资质量;加强经济体制改革,规范与优化政府支出;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