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尿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尿红细胞形态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性,血尿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尿红细胞形态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性,并分析其特点。探讨血尿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尿红细胞形态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型间尿红细胞形态的差异,尿红细胞形态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规律性及特点,以此观察各中医证型及其间的规律性并能使其与临床诊疗相结合,以此协助临床诊疗。方法:对200例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收集新鲜中段晨尿10ml,进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观察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并计数,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其尿红细胞形态有何不同。探讨血尿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尿红细胞形态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型间尿红细胞形态的差异,尿红细胞形态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规律性及特点。结果:(1)血尿患者的5种证型组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下焦热盛(36%)、气阴两虚证(24%)、肝肾阴虚证(17%)、脾肾气虚证(15%)、肾气不固证(8%)。(2)异常红细胞含量的百分比中,各中医证型异常红细胞的百分比含量均在70%以上,且下焦热盛证>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肾气不固证>气阴两虚证。(3)血尿患者棘形红细胞含量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肾气不固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下焦热盛证>脾肾气虚证,其棘形红细胞出现的频率依次为75.00%、73.53%、62.50%、54.79%、51.72%。可见,肾气不固证患者中棘形红细胞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的患者。(4)①在下焦热盛组内,各异常红细胞按含量百分比高低排序如下:大红(0.267)>其他(0.095)>环红(0.094)>靶红(0.084)>小红(0.083)>口红(0.066)>棘红(0.012)。各红细胞形态含量有差异(p<0.01)。②在肾气不固组中,棘红(0.019)在该组中含量最少,各红细胞形态含量比较,环红与靶红,小红与其他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红细胞形态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在脾肾气虚证组中,环红(0.318)>大红(0.106)>靶红(0.095)>其他(0.088)>小红(0.073)>口红(0.016)>棘红(0.013),棘红与口红,靶红和其他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红细胞形态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④在肝肾阴虚证组中,靶红(0.293)>其他(0.100)>环红(0.087)>小红(0.073)>大红(0.072)>口红(0.053)>棘红(0.016),此组中,靶红含量最高,大红和小红比较无差异(p>0.05),其余各红细胞形态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⑤气阴两虚证组中,小红最多(0.360),其次为正红(0.286),棘红(0.018)最少,棘红和口红,大红靶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红细胞形态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1、血尿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其尿红细胞形态有一定的差异,且中医证型与其红细胞形态之间有一定联系。2、肾气不固证患者中棘形红细胞出现的频率及含量百分比均高于其他证型。3、在下焦热盛组内,更有可能出现大红细胞,在脾肾气虚组内,更有可能出现环形红细胞,而肝肾阴虚组中靶形红细胞出现可能性大,气阴两虚组则可能出现小红细胞。即血尿患者的相差显微镜下尿红细胞形态对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