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试点中也出现农民参合的积极性不高,政府一头热的现象,并面临着信任危机及逆向选择等问题。它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制度设计本身的科学性,但从根本上制约于农民的接受意愿。毫无疑问,新农合制度的出台是符合农民群体的公共利益的,总的来说大多数人应该会为医疗补偿和防止因病致贫和返贫等原因而选择参合。但实际上农民并非如预料中那样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拥有完全信息并能合理计算预期收益,而是表现出与的经济人假设不相符的一面。
西蒙等人的研究证明,人是有限理性的,由于受心理账户、衡量能力以及框架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总是能做到利益最大化;前景理论通过价值函数及权重函数解释了人们有限理性决策过程产生系统性偏差的原因和规律。对于有限理性行为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农民在面临参合选择时的决策过程也体现出类似的认知偏差,并会对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恰当地利用参合对象的有限理性对新农合制度进行政策上的完善和执行策略上的优化,会大大提高政策设计上的科学性,减少执行中的阻力。根据偏好逆转、沉没成本及心理账户而实施立法、积分奖励制以及多样化的缴费机制,新农合将会更具稳定性和持久性。把握赋予效应、改变描述方式及参照点、敏感性递减规律对参合对象的影响,政策执行者可适当运用赋予及描述技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补偿模式和补偿比例进行优化;同时针对参合对象可能产生的小数偏差及盲目自信,宣传上要做到客观真实,并且要在预防保健方面加以引导。这些措施使新农合在执行中更具灵活性,既符合模式多样化的政策要求,又体现出人性化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