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是最适合重庆城市特征的公共交通形式,重庆地区生产总值、主城区人均产值等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发展城轨的水平要求。但是“资金短缺之困”、“运营亏损之忧”像恶梦一样严重地制约着世界上绝大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当前我国各城市发展城轨交通在融通资金方面普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认为城轨这种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买单、由政府提供,这必然造成建设成本虚高、运营管理效率低下,同时因政府财力有限而严重制约城轨发展速度。
其实城轨交通建设资金来源于资本和债务两类,资本来源于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社会投资逐利,各类债务要付息还本,如果不构建城轨盈利模式,投资主体多元化无法落实,各种债务袍袱也会让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要构建城轨交通的盈利模式,应从降低成本和扩大盈利两个方面着力。降低成本主要包括工程建设项目化、运营管理企业化等,属管理问题,不作本文研究重点。扩大盈利包括城轨交通外部效应返还、城轨交通资源开发挖潜,属于经济问题,直接关系到城轨投融资问题的彻底解决,是本文研究的两个支点。
本文围绕如何解决重庆城轨投融资这一中心问题,用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品经济学、投资学、财政学等有关理论,对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情况、城轨交通产品的经济特性、城轨交通资源的经营开发、城轨交通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国(境)内外城轨交通发展得好的城市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如何解决重庆城轨交通投融资问题。本文包含四方面的内容:首先回顾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及城轨交通的投融资历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分析城轨交通的经济特性,以综合资源开发和外部效应内部化为支点研究城轨交通盈利问题;再者对“香港模式”、“日本模式”以及上海和北京的最新做法进行案例分析,形成对重庆城轨交通投融的启示。最后,分析了重庆城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盈利模式设计、投资主体多元化、搭建融资平台三个方面入手回答如何解决重庆城轨交通发展的投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