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低钕模式年龄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运用钕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方法讨论了华南大陆地壳形成及演化.通过对湘桂粤地区低钕模式年龄花岗岩带的重点研究,阐述了低钕模式年龄花岗岩的形成原因及其构造意义.华南基底岩石和各时代花岗类岩石的钕同位素研究表明,中国东南地壳生长时代主要为古-中元古代,最主要发生在约1.8-2.2Ga时.扬子地块及华夏地块虽然存在太古代陆核,但分布范围有限,太古代地壳在中国东南地壳形成中不占主导地位.显生宙陆壳生长规模较小,主要沿大陆边缘及大陆地壳内部拉张减薄带发生.华南低钕模式年龄花岗岩与正常模式年龄花岗岩的岩性、矿物组成、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大统计上没有显著的区别.湘桂粤低钕模式年龄花岗类岩石可分为两种碉石组合.一种与基性岩紧密共生,并且富K、富集轻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相当于火山岩的钾玄岩系列,可能源自交代地幔.另一种未见与基性岩直接共生,具有向A型花岗岩过渡的特点,其形成与沿大断裂带地幔物质上涌有关,但幔源物质加入量较少.通过对形成低钕模式年龄花岗岩可能性的理论分析后认为,幔源物质的加入是形成中生代低钕模式年龄花岗岩的理要原因.湘桂低钕模式年龄花岗岩带与基性-超基性岩的分布在时空上相对应,而且都以燕山期侵入为主.在地壳处于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地幔物质的上涌对上述区域有色、稀有产的富集成矿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些年,岩溶和石漠化一直都是岩溶地质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岩石中含有可溶性岩石是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可溶性岩石中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岩,含量约70%。岩溶地区的岩石裸露会引起土地退化进而产生石漠化,因此,碳酸盐岩裸露是造成石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岩溶地质学的诸多研究表明,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岩还具有碳汇的功能。对全球碳酸盐岩的面积进行详细研究不仅对岩溶、石漠化、地质碳汇,还对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等相关领域的研
学位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同德—泽库印支期铜、铅、金成矿带中的加吾金矿,是武警黄金部队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经战略地质调查及预查工作中所发现,并认为经进一步勘探工作可取得更大
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及其两侧的脆-韧性变形转换带组成的东天山觉罗塔格大型剪切变形带,是东疆地区极其醒目的构造变形带,同时也是重要的金矿聚集带.该带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