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引入中小学以来,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逐渐成为众多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有校本课程开发而无校本课程管理、重开发而轻管理的现象在中小学屡见不鲜,这不仅不利于保障校本课程质量,也严重阻碍了作为课程管理主体的学校的发展。为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中小学树立课程管理主体意识和准确把握其校本课程管理工作,本研究尝试从课程管理功能的分析视角入手、综合多位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的看法以构建校本课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专家意见咨询法和专家排序法。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包括作者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分析、对研究设计和方法的介绍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有关文献的梳理。由于与本研究关联性较强的文献资料较少,为了充分挖掘这些文献的价值,本研究在解读这些文献时采用分点逐一叙述的方法,且尽量以更简明直观的表格形式呈现前人研究的进展和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第二章“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构”在明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评价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从哪些方面评价校本课程管理以及每个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评价标准,尝试着提出了校本课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主要介绍多轮专家意见咨询的过程和结果。为了提高所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作者邀请了多位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的教授参与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筛选、补充和修改。第四章“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包括指标权重的构建和指标体系的使用指南两个部分。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了专家排序法,从而进一步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做出区分;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指南则有助于解决谁来评、怎么评的问题,从而提高该指标体系的实用性。第五章“小结”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作了回顾,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其他文献
《国际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机制简单等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带使用技术在腹部造口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行腹部造口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增长的原因,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刻画该动态调整关系。
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表示,此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他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对各种公共危机的表现成为民众视线的聚焦点,影响民众对政府形象的评定,因此政府危机公关势在必行。政府的危机公关应在具体应对中践行第一时间原则、信息透明原则、开
<正>他在新浪微博上拥有294万多粉丝,在腾讯微博上有279万多粉丝,是著名的微博大V。"打通任督二脉"、"中医治疗艾滋病"、"猪蹄汤治疗尘肺病"……这一系列观点和事件,都与他密
文章总结了不同类型门票价格的制定原则以及门票价格的作用,并据此对中国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现状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指出中国大部份景区在制定价格时没有充分发挥门票价格
从人类学角度,特别是从社区和区域的视角,来讨论南岭走廊的人类学意义。南岭民族走廊的研究,需要考虑不同生态空间之间的有机的联系,需要重新反思中心与周边的学术概念在这一
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在大都市圈经济整合中的效率和作用是有差异的,单独依靠其中的某种机制,很难实现大都市圈发展的经济整合功能。要实现大都市圈发展的经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