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引入中小学以来,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逐渐成为众多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有校本课程开发而无校本课程管理、重开发而轻管理的现象在中小学屡见不鲜,这不仅不利于保障校本课程质量,也严重阻碍了作为课程管理主体的学校的发展。为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中小学树立课程管理主体意识和准确把握其校本课程管理工作,本研究尝试从课程管理功能的分析视角入手、综合多位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的看法以构建校本课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专家意见咨询法和专家排序法。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包括作者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分析、对研究设计和方法的介绍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有关文献的梳理。由于与本研究关联性较强的文献资料较少,为了充分挖掘这些文献的价值,本研究在解读这些文献时采用分点逐一叙述的方法,且尽量以更简明直观的表格形式呈现前人研究的进展和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第二章“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构”在明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评价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从哪些方面评价校本课程管理以及每个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评价标准,尝试着提出了校本课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主要介绍多轮专家意见咨询的过程和结果。为了提高所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作者邀请了多位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的教授参与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筛选、补充和修改。第四章“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包括指标权重的构建和指标体系的使用指南两个部分。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了专家排序法,从而进一步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做出区分;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指南则有助于解决谁来评、怎么评的问题,从而提高该指标体系的实用性。第五章“小结”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作了回顾,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