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港口城市空间格局及整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cjr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城市空间组织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骨架,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核心。在海洋时代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下,位于海陆交界之处的港口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发展优势,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城市发展的区域化和区域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港口城市逐渐走向联合与协作,整合与一体化发展成为“港口城市——区域”发展的时代趋势。论文以辽宁省港口城市为对象,综合运用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规划学等学科与方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遵循“格局→过程→调控”的逻辑,在一般城市与区域关系、港口城市与腹地关系的研究基础之上,分析辽宁省港口城市的空间格局及运行状态,从港口及城市演进视角研究辽宁省港口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并针对发展中表现出的不整合态,提出整合发展的对策。论文共分为五个主体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在系统分析与总结国内外港口城市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理论上针对城市地理学理论体系完善需求,实践上针对港口城市的发展特点与时代趋势,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案。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准备部分。对港口城市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辨析和界定,对核心基础理论作以梳理与总结,作为研究的基本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之上,从港口与城市关系、一般意义上的城市与区域关系、港口城市与腹地关系三方面构建对辽宁省港口城市实证研究理论指导框架。第三章是辽宁省港口城市空间格局现状分析部分。研究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港口城市地带内部空间格局方面,从城镇体系视角评价分析辽宁省港口城市的空间结构、规模分布、职能结构、城市化水平、区域中心性构成等;二是港口城市区域功能空间格局方面,将港口城市置于区域背景之中,考察对腹地的区域作用层次结构、区域作用强度、区域作用方向等方面。第四章是辽宁省港口城市空间格局过程分析部分。在对关键要素——“港口”和核心主体——“港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基础之上,分析港口城市之间竞合的动因、机理、模式及条件,从城市竞合角度探讨辽宁省港口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判断其发展的过程、结果、发育特征及发展趋势。第五章是辽宁省港口城市整合发展的调控部分。针对辽宁省港口城市现状空间格局与形成过程特征,剖析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国内外港口城市及城市群体地域发展经验的借鉴与发展趋势的把控,指出辽宁省港口城市未来整合并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调控对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经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选取中国北方地区2012年4月22—24日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综合分析了多种地面与卫星观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采用WRF-Chem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目的]研究大蓑蛾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及与其他种类蓑蛾的区别,并探讨其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和为害症状。[方法]观察大蓑蛾发育期形态特征并与其他种类蓑蛾进行比较;调查总结大
近些年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政府诚信危机事件亦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个别情境下"有法治无诚信"的悖论性现象。一方面,这是法治政府建设本身不完善的结果;
阿尔班·贝尔格是一位奥地利资深作曲家,与勋伯格、威伯恩并称为新维也纳乐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坚持使用十二音技法创作无调性音乐,这对传统浪漫主义的调性音乐造成了较大
隐性课程理论产生以来,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隐性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过程、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这些也是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
品牌定位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今很多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准确的品牌定位是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建立强势品牌的第一步。品牌定位的本
关于郭敬明个人的这个论题以前并没有人单独的做过论述,而是在“80后”文学风行正健时,将他作为“80后”的一个代表对其整体进行研究,并且多是讨论“80后”文学产生的原因,其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适宜、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塑造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方式和手段。通过对如何构建适合土建类专业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必须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改变我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