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演变及影响因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河口河道是陆源物质进入三角洲的直接通道,不仅构成了三角洲地貌的基本骨架,在三角洲海岸地貌演变、河口泥沙输运、滨海湿地的维持与恢复中也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黄河以水少沙多、流路改道频繁闻名,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入海水沙情势发生显著变化,深刻影响着河口三角洲与尾闾河道的水沙过程及地貌演变。系统研究黄河尾闾河道的时空演变特征,有利于深入了解黄河河口流路演变规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河口流路稳定治理、三角洲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黄河口现行清水沟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1976-2017年实测河道断面高程数据及遥感影像资料,建立基于曲线正交网格的长时序河道DEM,并结合河床形态和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综合研究黄河尾闾河道的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976年黄河尾闾改道清水沟以来,尾闾河道经历了复杂的冲淤过程。根据冲淤特性及冲淤速率变化,其冲淤演变可以分为4个阶段:1976-1978年是剧烈淤积期,1978-1985年为剧烈冲刷期,1985-2001年为冲淤交替期,2001-2017年为集中冲刷期。从季节尺度来看,尾闾河道在汛期主要表现为冲刷,非汛期主要表现为淤积,这种规律在2002年调水调沙以后表现得更加明显。(2)根据清水沟流路的平面形态演变、断面形态调整和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变化过程,1976-2017年清水沟河床形态的演变可以分为4个阶段:Ⅰ(1976-1979年)淤滩塑槽阶段,河道在滩地上淤出主槽,断面面积减小,河宽缩窄,宽深比减小;Ⅱ(1979-1985年)下切展宽阶段,主槽形成,河道在冲刷下切的同时伴有横向展宽,断面面积增加,宽深比减小,河道输运能力增加;Ⅲ(1985-2001年)淤积萎缩阶段,河道淤积,断面面积减小,河宽缩窄,宽深比波动大;VI(2001-2017年):冲刷下切阶段,河宽基本不变,断面面积增加,宽深比减小,河道过流能力得到提升,但这种下切趋势随时间增加有所减缓。(3)河道阶段性冲淤特性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和水沙搭配情况,来水量越大,来沙系数越小,河道越容易发生冲刷,反之则发生淤积;在年际尺度上,河道冲淤与各水沙参数之间均没有明显的定量关系,说明影响河道年际冲淤的因素更加复杂,不仅受当年水沙条件影响,还可能与前期水沙条件的累积效应有关。(4)2002年调水调沙的实施改变了黄河尾闾水沙的年内分配,造成了尾闾河道的显著冲刷,河道过流能力显著提升。但冲刷速率在不断减小,根据冲刷速率可以分为3个阶段:快速冲刷阶段(2002-2005年),冲刷减慢阶段(2006-2014年)和缓慢淤积阶段(2015-2017年)。其中,2002-2005年快速冲刷阶段的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80%,而2006年以后尾闾河道冲刷效果减弱,河道冲淤交替,河床侵蚀下切速率减缓。冲刷效率最大值出现在2002年,达6.67 kg/m3,之后急剧下降。说明调水调沙对尾闾河道冲淤演变的影响是不可持续的,河床通过自身形态调整已经适应了现有的来水来沙条件。(5)河口淤积延伸与出汊改道导致的河流基准面变化对黄河尾闾河道演变有着重要影响。河口淤积延伸造成尾闾河道的侵蚀基准面抬高,加上河道经过多年的冲刷,河床平均高程下降,纵比降减小,导致调水调沙后期尾闾冲刷效率的减小甚至淤积,河道纵比降减小,增加了尾闾近口段的不稳定性。人工改汊会降低了尾闾的侵蚀基准面,造成河道的溯源冲刷,但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不长。
其他文献
河口三角洲位于海陆过渡地带,兼具自然与社会价值。泥沙是三角洲的物质基础,河口滨海区泥沙的输运和沉积规律研究是揭示三角洲发育的关键。黄河三角洲因黄河高入海泥沙通量的特性而成为变化最为迅速的三角洲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入海水沙减少,悬沙浓度降低,海岸带开发建设,三角洲近岸地貌演化出现新的态势,因此迫切需要重新认识泥沙输运和冲淤演变的动力机制。涨落潮不对称是河口滨海区流场的重要特征,是泥沙等物质余输运的
学位
森林环境一直以来都有“地球之肺”之称,森林的存在维系着生命系统的生存与运转;森林与人类的和谐发展,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息息相关。如今,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加大,森林公园的发展建设开始逐渐向森林康养模式转型。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主要以依托森林生态资源,实现人与环境的交流,和康复疗愈人体身理和心理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仅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也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但康养型森林公园的
对制造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促进了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通过企业资源的优化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其中,物流的智能化是企业资源优化重要内容之一,而自动导引小车(Automatic Guided Vehicle,AGV)是实现物流智能化的关键设备。论文结合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研究AGV小车路径优化和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该问题是提高整个物流系统工作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
雌性动物的子宫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进而造成生殖紊乱,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双链RNA(double-strand RNA,ds RNA)病毒是一种大多数病毒在生命周期中都会产生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物(PAMP)。Poly(I: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ds RNA,通常用作ds RNA病毒感染的模拟物。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对ds RNA病毒的免疫应答作用。而基质细胞对于子宫内
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人民对于物质条件逐渐得到满足之后,生态方面的需求开始日益增长,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城市公园绿地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开始逐渐变得越发重要。如何合理的对城市公园绿地进行规划布局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而现存的城市公园绿地分布是否合理,其可达性与服务效率是否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成为了城市生态效益评估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可达性为研究基点,对成
如今,在成都大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突出生态价值的背景下,城市公园的数量越来越多,它们将成为成都最优质的生态资源,同时也会作为成都的一张名片,来提升城市品牌价值。伴随着城市生活的快速发展,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在进一步增强,对游憩体验和游憩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城市公园也有了非常高的期望,从而导致城市公园越来越难以满足游人的游憩需求。那么,在当前成都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园的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
堤坝是江河湖海工程建设,特别是河口海岸工程防护的重要涉水建筑物,传统堤坝往往由于亲水性弱,对岸滩生态环境和景观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工程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水工学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包括堤坝建设的生态结构体设计和应用,实现导流、防浪和生境修复的综合效果。为此,需要开展不同生态结构体型式设计及其对水沙动力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文研究了不同生态结构体对水沙动力和沉积过程的响应特征和原因。基于导流结构与生境适
氧化锆增韧的氧化铝陶瓷(ZTA)因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绝缘性、抗腐蚀性和耐高温等特点,在航空、医疗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陶瓷本身具有高硬度、脆性大等特点,很难被加工成复杂的形状。通过钎焊的方法把陶瓷本身或陶瓷和金属焊接成想要的形状,既避免了机械加工又可以发挥陶瓷和金属各自的优点。TC4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热性好及与人体相容性好等特点,在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上所述,ZT
河口海岸地区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也是地球上最具经济和生态价值的环境之一。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流域来水来沙量锐减,河口海岸地区冲淤演变格局逐渐发生显著改变,面临着由淤积向侵蚀转变的挑战。加深对河口海岸区域冲淤演变过程的认识以及探讨其冲淤演变的动力机制,保护河口海岸区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管理部门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干预和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