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飞速提升,对外贸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气候变暖、PM2.5飙升、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环境因素纳入衡量国际贸易质量的体系之中。出口作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地位举足轻重,探究环境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为时代所驱。但是,现有文献主要从环境规制、环境治理投入、环保技术等角度研究新时代下环境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却忽视了其中重要的制度性因素——环境分权。此外,我国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和激励下,会采取差异化的措施去追逐地区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地方政府竞争是否会作用于环境分权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鉴于此,本文将中国环境分权和出口贸易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别研究环境分权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探讨地方政府竞争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旨在探寻合适的环境分权水平,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权分配,以实现地区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环境分权和出口贸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根据相关理论基础阐述了环境分权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机理。其次,对中国环境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出口贸易的现状和特征进行描述,重点梳理中国环境分权体制的发展历程、地方政府竞争程度的时间趋势和出口贸易的规模及区域特征。接着采用中国31个省份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环境分权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1)环境分权总体上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环境分权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从“中—西—东”部地区依次递减;(2)环境治理事权的类别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察分权和环境监测分权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但环境行政分权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监察分权次之,监测分权的影响最小;(3)分时间段来看,2001-2008年,环境分权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为正并不显著;2009-2015年,环境分权对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总体来看,地方政府竞争会削弱环境分权对地区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但这一调节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的调节作用显著为负,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推进环境分权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环境策略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