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西文化交流空前繁盛,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中西文化观念冲突和价值矛盾,也同时成为学术界的重要问题。此问题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本文从此角度入手,将眼光放回到历史长河中,通过分析中国近现代人们器物层面涉外心态的变化过程,找出对于现今有重要意义的启示。文中将中国近现代划分为四个时期,1840年到1911年;1911年到1949年;1949年到1978年;1978年到世纪之交,以此为界限分别论述了这四个时期人们器物层面涉外心态的表现。 通过上述论述,探讨了近现代中国人器物层面涉外心态的特点,包括现代技术发展如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过滤”,如何经历本土化的过程。 从中国人器物层面涉外心态变化和发展中,探索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对器物层面涉外事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与中国的政治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传统实用思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的“悟性”思维与西方传入的“理性”思维不断碰撞、融合也产生了潜在影响。 最终得出对现今有着重要意义的启示,在处理器物层面涉外事务时,切忌盲目排外或盲目引进,强调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器物层面涉外事务的变化会引起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改变;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多样化的器物层面涉外心态难以避免;引进基础上的自主创新是中国发展器物层面先进文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