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方式不断丰富,但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尤其是在中学生中,玩手机、电脑游戏、吃快餐、睡懒觉等不良嗜好导致近视、肥胖率不断增高。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在青少年当中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甚至连续20年下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活跃的思想、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迫在眉睫。田径运动具有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愉悦身心等功能。经常参加田径能够全面发展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健康发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健康课程是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学习和锻炼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课质量的好坏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国家2004年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开始试行《新课程标准》,201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标准制定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和国家的需要。在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基于田径类项目对促进学生身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中至少必修1学分。淄博市是田径强市,在山东省的田径教学和训练中有着重要地位。淄博市的田径教学水平在山东省处于前列,但是近几年淄博市徘徊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深受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存在偏差,以及学生自身能力差等因素已经影响到我市的田径教学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以淄博市六区三县20所高级中学的田径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淄博市的田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师的素质、田径文化的开展、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场地器材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并针对存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结论:(1)新课程改革对淄博市的田径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体育师资力量充足但田径专业的体育教师较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田径专业女教师较少;场地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和业余锻炼的需求,人均拥有器材率较低。(2)在教学内容上大多以考试内容为主;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在评价过程中大多教师以技能达标、成绩测量、课堂出勤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在市属学校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综合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发展对策:(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全面发展。(2)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田径素养。(3)重视田径理论教学,加大田径教材内容的开发。(4)改革田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5)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田径功能的认识(6)合理运用田径教学评价的多方位性和多元性。(7)加强校园体育文化中田径运动项目的开展。(8)加大田径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优化器材配置。建议:转变陈旧的只重视文化课不重视体育健康的应试教育观念,全面深化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对田径教学内容的开发,选择生活化、实用化的教材,淡化田径项目的竞技性,重视健康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采用游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全面深化改革评价模式,严格按照新课程表准的要求建立全面合理的田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应加强开展田径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好学生课外活动田径业余训练,引入校园定向越野赛、百米定向比赛等新兴的娱乐性较强的田径运动项目;政府和学校重视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进入淄博市高级中学从事体育教学。在招聘考试中加大田径专项技能的考察力度;加大对学校场地器材经费的投入,全面优化配置,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