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骨骼,词汇对于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但是,无论是在英语词汇学习还是英语词汇教学中,介词是一大难点。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介词的多重含义很难掌握,介词一词多义的特征也使得学习者在使用介词时常常出现使用不准确的现象,严重影响语言交流的效果。但现如今高中英语介词教学大体上仍然秉持着传统的机械记忆法,远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虽然在过去60年间介词教学方法不断翻新,直观法、基于语料库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层出不穷。但是,前者对于高中生来说略显简单,不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且应用范围局限,只能停留在介词的具体意义上,无法用于解释介词的抽象意义,而后两者则由于教师对语料库和情境的认识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让学生机械记忆介词的搭配、例句等,其教学内容和传统介词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而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清晰系统的语言认知、更加深刻的语言感悟,还将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从知识、理解上升到了应用、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的训练,从而产生意义学习。与此同时,教师的介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介词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基于此,为探索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当下英语介词教学有所启示,本研究以up、down、on、off、in和out这6个介词为例,以江苏省盐城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的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6周的介词教学实验。笔者在实验班实施了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在对照班实施了基于例句及讲解的传统介词教学。实验前,笔者对两个班同时进行前测,以了解实验前两班受试者介词掌握情况,并为确定教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实验后,笔者对两个班同时进行后测,以检验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的实施效果。后测结束后,笔者对两个班同时开展问卷调查,以探索两班受试者对各自接受的介词教学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最后,基于对实验班后测成绩的分析,笔者发现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对受试者的语义推测能力影响最为显著,进而对实验班后测语义推测部分得分排名前五的5位受试者进行有声思维研究,探索概念隐喻在受试者语义推测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笔者对研究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后发现:(1)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比传统的基于例句和讲解的介词教学有效,具体体现在受试者对单一介词语义的记忆、多个介词语义的辨析、介词未知语义及含有该介词的短语的意义的推测、运用介词进行表达和产出这四方面的能力上。(2)在上述四个方面中,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对受试者语义推测能力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大。概念隐喻在受试者进行语义推测的认知过程中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为意义推理过程提供合理依据;二是为意义判定过程提供合理解释。(3)受试者在主观意识上对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持积极态度,且接受此介词教学后普遍对自己的介词掌握情况评估更加积极。本研究揭示了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对学生介词掌握情况及学生满意度、接受度的积极影响及其发挥积极作用的方式。基于以上结论,这种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对当下高中英语教师的介词教学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建议教师将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作为传统的基于例句及讲解的介词教学的有益补充,各种方法相辅相成,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对于不同介词,教师应灵活使用概念隐喻知识进行语义呈现。也就是说,利用概念隐喻知识向学生呈现不同介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时的方式也需根据具体介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3)教师在运用概念隐喻知识进行介词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补充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这是因为,虽然人类共同具有普遍的认知机制,且大部分隐喻是跨文化共有的,但不同文化有自己独有的隐喻,教师应在提供这些具有文化标记的隐喻时加以对比。(4)教师应在引入概念隐喻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提升学生的隐喻能力,从而将此迁移到其他英语多义词的学习中去。教师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含有大量隐喻的学习材料,并经常鼓励学生通过联想、推测的方法自己探索多义词的词义形成过程。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创造隐喻,激发其创造性思考,培养其对隐喻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