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下波德莱尔的信仰危机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ke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将在对波德莱尔和北村两者作品中宗教元素的解构对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两者的创作心境转变和文化心理。他们对于审美现代性都有自己的质疑,也基于自身的经历与立场给出了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两位作家在宗教的指引下寻找乌托邦的心理历程,以及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精神信仰危机爆发的背景下的写作特征变化。本论文将通过三大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通过文本分析,文本互证,平行研究方法,从形象解析出发并上升到哲学层面,运用社会历史批评、原型批评和权力话语理论,在文本细读中揭示对波德莱尔与北村的宗教观念进行解构与分析。努力在宏阔视野中辩证思维、理性辨析、客观论述。追求新论点、新论证、新论据,注重体现原创与价值。第二部分在实证基础上发掘二人作品中宗教态度与观念的必然成因: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时代情绪和大众情意的文学化表达,尤其是在社会精神信仰危机和个人信仰危机爆发的前提下,也是社会宗教变迁大背景与个人内在意志在危机前转变的结果:主要以波德莱尔的宗教反叛与北村对基督教的皈依以及特殊历史时代精神信仰危机下两者的不同选择以及原因。第三部分的论述重点,通过将两人放在整个社会与文学发展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揭示现代性审美背景下两人文学作品中宗教性写作的目的所在——在精神信仰危机的背景下两人不同的思维转变以及应对策略。本论文根本的落脚点,希望以两者的比较为基础方向,两位作家都处于文学新旧时代的交替点上以及社会时代发展的节点上,本身跟旧时代的联系更加紧密,都经历了社会思潮剧烈变迁,都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通过比较两者的文学创作经历变迁和思维转变,对于当下仍然处于多元发展时期的当代中国文学的创作走向提供借鉴,同时希望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文化思潮如何应对精神信仰危机能够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发掘网络中重要性1节点(边)一直是图论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随着近年来复杂网络研究热潮的兴起,特别是很多实际网络所抽象出来的复杂网络,表现出了与以往图理论不同的特性,如
电力市场是电力工业重构和市场化运营的必然结果。现阶段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阶段,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开放模式下的电力市场。
蒋廷黻是民国时期重要的近代史学者,是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开拓者。《中国近代史》是其学术研究的代表作,其著作一经出版,便在读者中广为流传,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著作。文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对人类生活环境、生产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危害的现象。目前已知的大气污染物有100多种,我
<正>你知道土豆生长的秘密吗?其实,我原来也不知道。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发现,土豆生长并不需要种子,而老土豆就是它的种子,只要把发芽的老土豆种进土里,就可以长出新土豆了
期刊
由于计算机自动提取的图像视觉特征与人所理解的图像内容存在巨大的差异,传统的低层的视觉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CBIR(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系统的检索结果往
"舌尖上的家访"是建立在家访基础上的,即教师采用到学生家庭与家长和学生吃顿饭的方式,通过友好和谐的氛围达成家校合作的目的。这种新颖模式不带功利目的,充满人情味,有利拉
情感计算是自然和谐人机交互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情感计算的背景、研究基础和核心技术.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针对漓江流域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态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因子分析将问卷设计的26个选项归纳为经济因子、社会因子、环境因子和文化因子四大类;
<正>探究型教学是当前国际教学改革中被各国政府和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对如何将新课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