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贫铀(depleted uranium,DU)是天然铀经过提炼浓缩铀(235U)之后的剩余产物,其235U含量低于0.712%。由于DU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原料的廉价性,被广泛地用于核电站、平衡锤、辐射防护及军事活动中(如作为装甲材料及弹药成分)。在DU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不规范地释放到环境中,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体内,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地威胁。DU可发射高线性能量转移的α、β粒子,既具有放射毒性,又具有重金属毒性,其生物学影响与接触剂量、持续时间、接触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大剂量急性暴露的条件下,肾脏是铀急性化学毒性的主要靶器官,可造成严重的肾近曲小管坏死,然而,DU引起肾脏毒性的准确机制还不清楚。在低剂量慢性暴露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一系列有害的效应,如神经行为的异常、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和癌症等,然而,普遍关注的问题——长期摄入DU污染的食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分别建立DU急性暴露模型和经过食入途径的慢性暴露模型,分别评价急性DU暴露对肾脏的影响和慢性DU暴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深入探索急慢性DU暴露的作用机制,为DU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打下基础。此外,针对DU中毒的救治,仍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有的DU促排药在促排效果或安全性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nein, M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器官和组织中的低分子量非酶蛋白,富含半胱氨酸,对重金属离子有很高的亲和力,并能清除多种自由基,可实现对金属的解毒,但其解毒机制仍不完全清楚。MT基因的表达,需要二价锌离子的参与,锌属于高效且安全的MT诱导剂。因此,可试图通过锌诱导机体产生MT来实现DU的解毒治疗,为临床上开发高效低毒的DU解毒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首先分别利用人肾脏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和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暴露于不同剂量的DU,造成DU急性染毒模型,分别观察暴露于DU后24h对细胞存活率、凋亡及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以及暴露于DU后4d对大鼠肾脏铀含量、肾功能、组织病理学及肾脏组织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其次,3周龄昆明系小鼠,按照喂食饲料(含DU)剂量的不同分为4组:0(对照组),3(DU3组),30(DU30组),和300(DU300组)mg/kg,喂食长达4个月,造成DU慢性染毒模型,评价小鼠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的变化。最后,分别利用HK-2细胞、Sprague Dawley大鼠和MT基因敲除小鼠,进行锌对DU中毒的解毒作用及机制的研究,通过组织形态学、细胞超微病理学、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子生物学及蛋白组学等技术方法多角度评价锌对DU的解毒作用,深入探索锌对DU的解毒机制。研究结果及结论1.高于125μM的DU(硝酸铀酰)暴露后24h,均可引起HK-2细胞质膜和溶酶体膜的破坏,而导致乳酸脱氢酶(LDH)和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从细胞内释放到培养液中,最终导致细胞的凋亡。另外,将Sprague Dawley大鼠急性暴露于不同剂量的DU(2.5、5、10mg/kg),4d后观察发现,大于2.5mg/kg的DU暴露剂量均可引起明显的肾脏毒性,导致肾脏组织铀含量、血清尿素(BUN)和肌酐(Cr)均明显增高,组织病理学损伤严重,且随着DU暴露剂量的增高损伤逐渐加重。进一步研究发现,DU引起了肾脏组织氧化应激,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水平增高,可能是导致DU肾脏毒性的机制之一。2.3周龄小鼠喂食不同剂量的含DU饲料4个月后,各组血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在中剂量组(30mg/kg)和低剂量组(3mg/kg),免疫学影响并不明显或影响相对轻微。但在高剂量组(300mg/kg),小鼠的天然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为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NO、IL-1、IL-18、TNF-α水平降低,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的细胞毒性作用降低;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脾脏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而B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血清总IgG、IgE的含量增高,迟发性超敏反应实验显示足跖增厚程度下降;流式细胞术实验发现脾脏mIgM+mIgD+双阳性细胞比例增高,CD3+细胞比例降低,CD4+/CD8+脾脏T细胞的比值降低;ELISA检测发现,脾细胞经过刺激后,释放IFN-γ和TNF-α的水平降低,而释放IL-4和IL-10的水平却增高。以上结果提示,造成高剂量组小鼠免疫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与体内辅助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紊乱,引起机体各项免疫功能的调节失常有关。3.线粒体调节的凋亡途径和FasR调节的凋亡途径共同参与了DU引起的HK-2细胞的凋亡过程。而100μM锌预处理可明显抑制DU(500μM)引起的HK-2凋亡,通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抑制DU引起的sFasR和sFasL的过表达,抑制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释放到胞浆,抑制Caspases-9、Caspases-8和Caspases-3的激活以及促进了金属硫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观察发现,外源性金属硫蛋白也具有很好的抗DU引起的凋亡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证实了,锌通过一些独立的机制抑制了DU引起的凋亡,包括抗氧化效应、抑制Caspases-9、Caspases-8和Caspases-3的激活,并且金属硫蛋白可能参与了锌抗DU引起的凋亡过程。4.锌预处理(10mg/kg)对急性DU中毒(10mg/kg)具有明显的解毒作用,明显提高了大鼠暴露于DU后30d的存活率,使暴露于DU4d后的尿铀含量增加,肝、脾、肾铀含量降低,血清BUN、Cr及尿液NAG显著降低,并使血清IL-6和TNF-α、肾脏组织金属硫蛋白MT-1、MT-2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AT含量增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病理学损伤减轻。进一步使用锌预处理MT-/-小鼠和MT+/+小鼠,发现MT+/+小鼠的铀含量明显降低,且肾脏损伤明显减轻,抗氧化能力增强;但锌预处理对MT-/-小鼠却没有明显的DU解毒效果。外源性MT的不同基因型(MT1和MT2)对DU解毒效果的研究发现,MT1和MT2均可降低MT-/-小鼠肾脏的铀含量,且MT-1可使肾脏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抗氧化能力增强,而MT2的保护效果却并不明显。因此,锌的解毒作用与诱导MT的合成有关,一方面,MT可促进DU的排出;另一方面,MT可增强体内的抗氧化能力,拮抗DU对组织的损伤,并且MT1的作用更加明显。5. MT-/-小鼠和MT+/+小鼠暴露于DU后,利用蛋白组学方法对小鼠肾脏组织蛋白的改变进行研究,发现有13个差异表达蛋白,它们的主要功能集中在糖和脂肪酸的代谢、电子传递呼吸链以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氨基酰化酶-3(ACY-3)在暴露于DU后明显降低,且MT-/-小鼠降低更为明显,提示了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DU引起的肾脏中毒过程。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典型的差异蛋白SOD和ACY-3的表达量进行验证,所得结果与蛋白组学研究结果相吻合,再次验证了贫铀肾毒性的机制之一是引起氧化应激,并且ACY-3可能是DU发挥肾毒性的新的靶点,而MT可通过调节它们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肾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