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源性硫化氢在后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源性硫化氢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外源性硫化氢供体-NaHS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即内源性硫化氢部分和外源性硫化氢部分。 1.实验一:Sprague Dawley(SD)大鼠离体心脏每组8只,通过Langendorff灌流,平衡20分钟,全心缺血30分钟,复氧灌注60分钟,在复灌即刻给与短暂停灌15秒/复灌15秒循环四次建立心肌缺血后处理模型。预先给予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nthionine-γ-lysase CSE)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L-Propargylglycine PAG),以及给予PAG后再外源性提供硫化氢供体NaHS处理,观察它们对缺血后处理的影响。记录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LVSP-LVEDP)、左心室压力下降/上升速率最大值(±dP/dtmax)、冠脉流出最(CF);检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CSE活性及硫化氢的含量以及心肌梗死而积。 2.实验二: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5μmol/LNaHS后处理组(SP1)、25μmol/LNaHS后处理组(SP2)、50μmol/L NaHS后处理组(SP3)、75μmol/LNaHS后处理组(SP4),观察它们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记录同实验一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各生化指标。 结果: 1.实验一:缺血/再灌注组LVDP下降、±dP/dtmax下降、冠脉灌流液中LDH活性显著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vs CON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LNDP升高、±dP/dtmax升高、冠脉灌流液中LDH活性下降、心肌梗死面积缩小(vs IR组,p<0.05)。PAG加缺血后处理组心肌CSE活性及H2S生成下降、并且逆转了缺血后处理的作用,而外源性硫化氧供体NaHS处理组H2S生成显著回升、LVDP升高、心肌梗死面积缩小(VS IR组,P<0.05)。 2.实验二:不同浓度的外源性NaHS后处理中,SP3组以及SP4组的LVDP下降、±dP/dtmax下降、冠脉灌流液中LDH活性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vs IPO组,P<0.05),而SP1组以及SP2组的LVDP升高、±dP/dtmax升高、冠脉灌流液中LDH活性下降、心肌梗死面积缩小(vs IR组,P<0.05),具有类似缺血后处理的作用。 结论: 内源性硫化氢参与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5μmol/L以及25μmol/LNaHS后处理具有与缺血后处理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myc基因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non-Hodgkins lymphoma,B-NHL)中的表达及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期、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于2011年01月至201
目的:通过使用低分子肝素干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检测使用药物干预后对其增殖的抑制情况以及对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