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建国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这两次变革对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中央通过出台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负担逐步减轻,农业和农村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农业、农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6年,中央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了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惠农强农富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维护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三农”工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在一系列的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等待我们加以克服和解决。节约、高效的乡村治理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而乡村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不同时期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乡村治理的格局也不尽相同。当前我国的乡村治理格局是“乡政村治”,乡镇政府是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最基层政权,而实际上,村级组织是乡镇政府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最重要环节,因此村级组织建设及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政策能否在广大农村得到顺利实施。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效率和调动其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村干部报酬管理问题。解决村干部报酬管理问题,要在“三农”问题本身寻找出路,研究对策,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以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具体手段和措施,还要放眼于长远的角度,寻求解决村干部报酬管理问题的治本之策。本文以乡村治理中村干部报酬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对村干部报酬管理的各种影响因素,旨在发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干部报酬制度不完善的深层次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从而健全村干部报酬管理制度,调动村干部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的主体涵盖六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是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一章阐释了相关理论、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二章讲述了确定村干部绩效报酬的前期准备;第三章以当前敖汉旗村干部报酬管理制度为例,分析了现状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章主要结合敖汉旗村干部报酬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和建议;最后是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