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应用于首次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中,探究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自我护理能力、PICC自我管理能力以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以延长血液肿瘤患者PICC导管使用时间,为今后医院形成统一的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甲医院行首次PICC置管并选择在本院进行导管维护的134例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抛硬币的方法将血液一、二两个病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各选择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干预时长均达4周。研究者在干预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量表和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自我护理能力、PICC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PICC自我管理能力以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是否有显著差异。使用SPSS20.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资料实行双人录入和统计分析。干预前,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展开统计和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其自我护理及PICC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的组内前后变化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及PICC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的组间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干预后两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的方法。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本研究最终有132例研究对象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其中干预组纳入67例,对照组纳入67例,对照组因外出度假失访2例后纳入65例。对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PICC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对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在PICC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时的统计效果分析: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维度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前后进行组内比较时的统计效果分析:干预前后,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在自我护理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各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血液肿瘤患者在自我护理总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各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对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在PICC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时的统计效果分析:干预后,干预组血液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在PICC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进行组内比较时的统计效果分析: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液肿瘤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并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干预方案,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并发症25例,发生率38%,干预组血液肿瘤患者在PICC相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及导管脱出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静脉炎、皮肤过敏、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以及血栓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肿瘤患者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可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PICC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丰富我国有关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临床上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服用芪苈强心胶囊后的相关疗效指标(心脏彩超相关结果指标、NT-Pro BNP含量、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心功能变化、心率变异性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评估芪苈强心胶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心梗后患者预后管理提供多一种药物选择。方法:从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来我院就诊且诊断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至少满足下列三项中的两项:
目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的降血压效果是否优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仍然存在争议。为了提供更多有关ARNI降压效果的详细信息,我们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来比较ARNI与ARB类药物在高血压短期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s自2020年6月前发
背景: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能够更好的生活,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在患者的心脏当中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1]。传统的安装起搏器的位置主要是选择右室心尖部,常用的起搏模式是VVI模式,该部位主要是安装被动电极,操作比较简单,植入比较容易,其有较好的稳定性[2]。但是在该部位安装起搏器与患者心室的激动顺利不相符,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左心室和右心室和电-机械活动不同步,影响患
目的:探讨铁缺乏对心房颤动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纳入295名确诊心房颤动的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并根据铁蛋白水平分为铁缺乏组(ID组)和铁正常组(Non-ID组),两组患者均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来评估运动能力,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通过完成Euro Qo L-5D-5L问卷,然后根据得分进行评估。结果:在纳入的295名房颤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6岁,其中60%为男性。心房颤动的中位
目的:通过对≥80岁的长期住院患者进行肌少症、日常生活能力及营养状况方面的评估,制定渐进性抗阻训练联合营养支持计划,探讨该计划在高龄肌少症患者躯体功能状态及营养状况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为治疗老年肌少症、降低肌少症风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甲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入院患者进行肌少症诊断(诊断依据按2019版亚洲肌少症诊断策略),将诊断为肌少症且年龄≥80岁的117例患者作为研
目的:基于5A护理模式制定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自我管理方案,与常规护理相比,评价基于5A护理模式自我管理方案对UIA患者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市某三甲综合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UIA患者80例,按照住院病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
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是鸡场常见的2种鸡呼吸道疾病,发病时症状不具有代表性,临床诊断时极易混淆和误诊,从而耽误补救时机。为降低这2种疾病对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鉴别,概述了临床症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为相关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目的探究Holter指导下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及余干仁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心率变异超常病人,符合:白天心率过快(心率大于100次/分占据大于50%的时间),夜间心率过慢(平均心率<50次/分,最长RR间期出现2.1-2.9s之间),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来进行中西医药物结合个体化治疗,例如晚上心率慢,使用心宝丸治疗,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镇痛浅镇静或无镇静状态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不适、ICU记忆现状,探讨镇痛浅镇静或无镇静状态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不适以及ICU记忆的影响因素,分析不适程度与ICU记忆特点的关系,并深入了解镇痛浅镇静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真实体验,以期为医务人员下一步制定精准的ICU患者个体化的舒适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南昌市及萍乡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136
目的:制定居家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单J管维护清单,探讨维护清单对居家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焦虑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并为延续性护理服务拓展新形式。方法:第一阶段,制定维护清单:成立清单研究小组,通过文献回顾,结合前期研究基础,采用头脑风暴法及改良德尔菲法,制定居家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单J管维护清单。第二阶段,居家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单J管维护清单的应用: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