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托啡诺用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MrF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用于不同年龄小儿七氟烷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七氟烷全麻下手术患儿120例,根据年龄分为三个年龄段组:Ⅰ组:>1岁~≤3岁,Ⅱ组:>3岁~≤6岁,Ⅲ组:>6岁~≤12岁,每个年龄段组各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BⅠ组、BⅡ组、BⅢ组,n=20)和对照组(CⅠ组、CⅡ组和CⅢ组,n=20)。进入PACU后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30μ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10min(T2)、15 min(T3)、30 min(T4)及出PACU时(T5)血流动力学、呼吸频率(RR)变化,记录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4h、8h Ramsay镇静评分,并观察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寒颤、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血流动力学、RR变化:与T0时点相比,C组各时间点SBP、DBP、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儿T2、T3、T4、T5时点的SBP、DBP显著下降(P<0.05),B组患儿T1、T2、T3、T4时点的HR显著下降(P<0.05,P<0.01)。与C组相比,B组患儿T1、T2、T3、T4、T5时点的SBP显著下降(P<0.05,P<0.01),BⅡ组和BⅢ组患儿T5时点的DBP显著下降(P<0.05),BⅢ组患儿T1、T3、T4时点的HR显著下降(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C组、B组患儿各时点的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比较:与C组相比,B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下降(16.7%vs48.3%,P<0.05),BⅡ组、BⅢ组术后重度躁动显著减少(P<0.05)。 3、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比较:BⅠ组与CⅠ组相比(33.5±12.3 vs20.6±8.6min)、BⅡ组与CⅡ组(28.3±16.5 vs17.1±10.4 min)相比,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1),BⅠ组较CⅠ组相比PA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38.1±12.3 vs30.1±11.3min,P<0.05)。 4、术后镇静评分比较:与C组相比,B组术后4h 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5),术后8h Ramsay镇静评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B组术后发生嗜睡较C组相比明显较多(36.67% vs6.67%,P<0.05),六组患儿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30μg/kg布托啡诺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不延长6岁以上患儿苏醒时间和3岁以上患儿PACU停留时间,但是增加术后嗜睡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肝硬化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风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9年3月肝硬化腹部手术病例围手术期各种指标,应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中筛选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活动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由此,这就对高校实验室与实验设备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法与模式无法适应和满足高校
目的分析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的CT平扫表现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图像特点,探讨增强MDCT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富血供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对肾脏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