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排球比赛是运动员综合实力的竞争和较量,随着比赛中对抗程度的日趋激烈,心理因素对运动员临场发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焦虑水平是影响排球运动员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质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到排球运动员个体活动的诸多方面。长期以来,它们一直是排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采用美国心理学家Spielberger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我国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编制的“气质类型量表”对我国高校高水平女排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特质焦虑和赛前状态焦虑具有显著性相关;不同年龄层次之间特质焦虑和赛前状态焦虑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运动年限和不同运动经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场上位置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特质焦虑和赛前状态焦虑水平:自由人的赛前状态焦虑水平最高;接应二传明显低于其他位置的队员,主攻和副攻处于中等水平。(3)主力队员和非主力队员之间焦虑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主力队员相对非主力队员焦虑分数较集中、稳定。(4)赛前状态焦虑水平随着比赛对手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当对手较弱或较强时,焦虑水平过高、过低者较多,起伏不定;当与比赛对手势均力敌时,赛前状态焦虑水平达到最高。(5)气质类型以多血质类型最多,其次为胆汁-多血质、胆汁-多血-粘液质、多血-粘液质。不同场上位置运动员表现为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6)气质类型影响其特质焦虑和赛前状态焦虑;不同气质类型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不同水平的赛前状态焦虑。抑郁质特征气质类型的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和赛前状态焦虑明显高于其它气质类型的运动员的焦虑水平。本研究结合实际比赛,对我国高校高水平女排运动员竞赛焦虑水平的控制提出了具体方法,以期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服务,保证教学训练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