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界面结构的岩溶生态系统枯落物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斯特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生境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来研究喀斯特地区枯落物的相关特征,必须将其与小生境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以在喀斯特地区因岩石的出现而出现的各种界面系统为基础来研究枯落物相关特征,探讨在喀斯特地区养分的循环利用特点及界面结构系统对其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喀斯特生态系统生境的特点,将岩溶生态系统界面划分为三种类型:土石界面,土界面和石界面。对研究区各界面类型面积进行计算,结果为:土石界面、土界面和石界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9.64%,59.62%和30.74%。(2)在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三个植被类型中,枯落物新鲜层厚度最大的是热带季雨林(0.38cm),可能与其高温多雨气候、群落生活型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有关;枯落物半分解层厚度最大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0.40cm),与其分解率较低有关;腐殖质厚度最大的是热带雨林(0.52cm)。在原生林、次生林和灌丛这三个不同演替阶段中,灌丛新鲜层枯落物厚度最大(0.60cm),这与采样点地形有关;次生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最大(0.96cm),可能是因为降水少、枯落物分解率低;腐殖质层厚度最大的是原生林(1.01cm)。界面对枯落物厚度有显著影响:石界面面积增大会引起枯落物厚度减小以及分解率降低,土界面面积增大会引起枯落物厚度增大以及分解率升高。(3)对古林箐、哀牢山和石林这三个地点的枯落物分解率进行研究,枯落物年分解率大小顺序为:古林箐(60.6±0.012%)>哀牢山(42.03±0.032%)>石林(33.69±0.129%)。古林箐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雨较多,气温较高,微生物活跃,枯落物分解速率较快;哀牢山属于亚热带中山湿润气候,但是分解率快于石林,主要是由于哀牢山降雨较多。三种气候类型下枯落物年分解率差异显著(P<0.05)。(4)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三种植被类型下枯落物新鲜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热带季雨林,因为其气候类型分干湿两季,干季降水较少,气温较高,枯落物凋落量较大;半分解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于分解率较低引起枯落物半分解层残留量较大。原生林、次生林和灌丛这三种植被演替阶段枯落物新鲜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原生林,主要与原生林生物多样性较高有关;半分解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次生林,与分解率较低枯落物残留量较大有关。在喀斯特地区,界面类型对枯落物养分含量有影响,土界面和土石界面对枯落物新鲜层和半分解层铵氮、硝氮、钾、磷含量影响较大;而石界面对钙和镁含量影响突出。(5)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三种植被类型下土壤腐殖质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热带雨林,这与枯落物对土壤养分的补给有关;淋溶层养分最低的是热带季雨林,主要原因是枯落物分解率较低,对土壤养分的补给较少,同时干季降雨较少会降低养分的运移效率。原生林、次生林和灌丛、草丛和裸地这五种植被演替阶段土壤腐殖质层养分含量最高的是原生林,最低的是草丛和裸地;土壤淋溶层养分含量最高的原生林,最低的是草丛和裸地。界面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大,尤其土界面在土壤养分的累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6)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三种植被类型下热带季雨林的养分循环效率最高,热带季雨林的雨热环境与热带雨林相比要差,同时土壤和枯落物养分含量要低,植被通过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或者降低养分损失以适应环境;原生林、次生林和灌丛这三个植被演替阶段养分循环效率最高的是灌丛,随着生态系统的退化,植物在没有足够养分的情况下,会选择通过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来适应胁迫环境。在喀斯特地区土界面基本上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对养分循环起着关键作用。(7)植被类型,植被演替阶段、界面类型对枯落物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喀斯特地区养分循环速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计划性剖宫产术在临床路径的实际应用效果。评价临床路径对产妇住院天数、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别产妇就诊满意度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
在过去的十年里,越南汉语教学已经显示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密切交流和合作,使得语文教学近年来在越南北部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相
此次翻译报告选取澳大利亚小说《单手掌声》(The Sound of One Hand Clapping)为翻译文本。该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的视角阐述故事情节,采用倒叙、插叙、意识流等艺术手法塑造
本篇翻译报告以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理查德·弗兰纳根的作品《单手掌声》为文本材料,从中选取了其中第1-12章进行翻译实践之后,对翻译的过程以及翻译中出现的难点进行的实践总
此报告基于《论辩之道》中的第四章——法律之论的翻译,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总结。《论辩之道》由美国文学理论家及法律学者斯坦利·费希所著,该书于2016年7月经哈伯柯林斯出
杨树易繁殖、生长迅速,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用材树种。杨树全基因组已被测序,成为林木科学研究的模式树种。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主要来自于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
土壤源热泵系统通过大地与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提升了地热能的能量品位,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项最具发展前途的空调新技术。制约土壤源热泵技术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地埋管传热
手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药物分子活性与其构象等空间因素密不可分。药物分子的空间构象决定了它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选择性和生物活性,近年来上市药物中具有手性的药物比重
《碛砂藏》是南宋時刊刻的大藏經,附有大量隨函音義,對佛經進行注音、釋義、辯字、校勘。隨函音義中不僅對異體字進行了辨識,在刊刻的過程中也使用了大量俗字,為我們提供了研
中国大坝水库总量雄踞世界第一,然而水库的溃坝率、老化率等问题十分严重。传统的大坝检测主要是依靠人工检测,人工检测具有易出现危险,不够精确,以及浪费人力物力等缺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