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2017年第五届中国啦啦操公开赛(公开组)获得前六名的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20)周期花球啦啦操竞赛规则,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公开组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技术、编排、团体协作三个主要方面,对现有水平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我国花球啦啦操竞技水平,为今后花球啦啦操比赛提供参考。得到以下结论:1.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技术方面,前六名队伍基本手位动作以屈臂类为主,基本手位动作出现变形手位动作,在成套动作中K、小H、小弓箭、R、短剑五个基本手位动作使用的次数为0,前六名队伍在手臂动作的定位上较清晰,但在手臂动作的发力与控制上还达不到快速制动和精准到位;舞蹈动作方面主要选用爵士风格;托举类型主要采用2托1,托举的方位大多数采用在后场,在同一时间以编排一组托举动作为主,在托举与配合动作上,缺乏创新性。2.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方面,在音乐的运用上,前六名队伍音乐风格主要是流行音乐,平均每套动作由6首乐段组成,音效的使用参差不齐;在队形的运用上,队形类型以不规则队形的编排最多,队形变化以固定队形为主;前六名队伍成套动作中非技术性过渡多于技术性过渡;在空间与场地的编排上,垂直空间类型转换以B-C-B为主,B-A-B类型使用最少,五种空间类型的使用呈现不均衡的现象。平面空间在场地内移动路线主要采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方式进行,弧线和对角线移动使用较少,前六名队伍在同一时间主要沿2个移动路线进行移动,在空间与场地的编排中,整体对场地的使用不够均衡;在难度动作的运用上,前六名队伍跳步类难度动作运用最多,其次是平衡与柔韧类,其中,四类难度动作主要是采用非集体的形式完成。3.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团体协作方面,前六名队伍在动作与音乐的同步性上较高;动作一致性上,前六名队伍操化动作出现不一致情况最多,其次是难度动作完成的不一致;空间一致性上,前六名队伍在腾空高度、下地时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均出现不一致现象,其中,平面空间内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一致性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