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对海洋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影响规律的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am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种气体小分子生物信使,它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关于NO在生物体中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992年,NO被science杂志确定为“年度分子”。1998年三位美国科学家Roben F.Furchgott、Louis J.Ignarr0和Ferid Murad因发现了NO是心血管调节血压和血流的信号分子,并奠定了一个全新概念的生物系统信号转导原理:一个细胞产生的气体信号可透过细胞膜调节另~个细胞功能’因而被授予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但是,NO在海洋中的研究,尤其是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极少有人研究,只有本实验室有过相关的报道。本论文选取海洋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两种海洋微藻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次性加入不同浓度NO和每天两次加入不同浓度NO以及改变营养盐配方等培养条件,进行NO对两种微藻生长影响的培养实验,初步从化学角度探讨了NO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规律;同时通过ISO-NO Mark II NO测定仪,利用美国Worldprecision Instruments 2002年生产的ISO-NOPMc微传感器来检测NO在海洋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藻液中的浓度变化情况。主要结论如下: (1) 一次性加入不同浓度NO或每天两次加入不同浓度NO,这两种藻的生长均显示出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2) 不同的营养盐配方对海洋原甲藻生长是有影响的,但是,在不同的配方中,N0对藻的生长有大致相同的影响规律,就最佳浓度而言,在不同的配方中均是10<-9>mol/L。 (3) N0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呈峰型,这与本实验室中已报道的结果一致。 (4) 高浓度的NO能够抑制藻的生长,NO浓度足够高时甚至可以直接杀死藻,其作用机理可能是NO作为一种毒性分子在起作用。 (5) 在海洋原甲藻藻液中每天两次加入1.4×10<-6>mol/L NO,海洋原甲藻的生长曲线呈台阶型,这进一步验证了NO对赤潮藻生长影响的两个阈值的概念。 (6) 海藻生态系中自身可产生一定浓度的NO,并且自生NO的浓度与藻细胞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海洋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而言,均在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之前的2天左右出现一个NO峰。 上述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NO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海洋氮循环的化学生物学提供了实验基础和依据,对海洋化学或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都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本论文的研究有可能对赤潮的发生和消亡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预期可进行赤潮化学预测。
其他文献
原书为手写体不加工中文摘要原书为手写体不加工英文摘要
学位
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在与环境的长期抗争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普通微生物所没有的独特特性。因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极端微生物不仅对了解生命的极限、微生物的进化与分类等很有理论价值,而且对治理环境污染、改造生态环境、开辟微生物新功能等应用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南极冰藻,是极端微生物中的具有奇特特性的一种。南极冰藻是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
渤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承载着沿岸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为更好地开展海岸及海洋工程建设,开发当地丰富的油气资源,迫切的需要查明对浅部构造活动具有控制作用的深部地壳结构
渤海海域作为渤海湾盆地渐新世以来的沉降中心,分布有大量油气藏,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十分剧烈,而这一期的构造运动调整和控制了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最终成藏和油气田的定型,但同时也为地质性溢油活动埋下隐患,如PL19-3事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天然地震事件的统计研究,对渤海海域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的解释分析,并结合区域内油气藏的分布,对渤海海域内新构造运动产生溢油事故的高危区域进行了分析。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