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湍情况下大气无线光通信LDPC码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ei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湍流信道是一种易产生突发错误的随机信道,采用信道编码技术可以提高大气无线光通信链路的通信性能。针对严重影响大气无线光通信链路性能的大气闪烁因素,本文采用低密度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LDPC)码用以改善大气无线光通信链路性能。LDPC码属于线性分组码,其一般编码方式是建立在线性分组码编码原理的基础上。但一般编码方式存在编码复杂度高、编码时延大的问题(特别在码长很长条件下)。本文对新型、快速的近似上三角形LDPC码编码方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编码方式可以大大地降低编码复杂度和时延,在高斯信道下的仿真表明:近似上三角形编码方式和一般编码方式在纠错性能相差无几。LDPC码的译码算法主要分为两类:硬判决算法和软判决算法。本文分别对上述两类算法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比特翻转算法(Bit Flipping,BF)、概率域上的置信传播算法(Belief Propagation,BP)和对数域上的置信传播算法( Log-likelihood Ratios Belief Propagation,LLR-BP)进行了研究,并对采用上述译码算法后的链路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目前对无线光通信系统在大气信道中应用LDPC码的研究少见于文献。本文研究了弱湍信道条件下,采用OOK调制时,不同码长不同码率的LDPC码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LDPC码具有良好的纠突发错误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大气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并为其实用化提供可靠的保证。
其他文献
当今纳米科学技术研究背景要求我们不仅要从纳米尺度(极小空间限制或“纳尺寸”效应),而且要从纳、皮、飞秒时间尺度(超快时间限制或“纳时间”效应)去揭示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光子晶格,一直吸引着大批光学领域的工作者进行研究讨论。经典的光子晶格如三角晶格和四方晶格,新型的有Honeycomb、Kagome和Lieb晶格。不同周期性排列的晶格,其能带结构等性质都是不同的,会表现出很多不一样的光学特性,比如拥有平带结构的Kagome、Lieb晶格,因为平的色散能带的关系,可以实现光在线性条件下的局域传输,又比如最近宋道红、陈志刚等人,首次在与石墨烯结构类似的Honeyco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