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金融资产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越快,其价格发现作用就越强,表现为该资产对其他资产在价格上有领先效应。许多对西方发达证券市场的研究显示,股指期货就是一种价格发现能力强的金融资产,股指期货对现货在价格上有明显的领先效应,原因在于股指期货交易优于现货交易的灵活做空机制。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股指期货交易日趋活跃,但关于股指期货是否能够发挥其价格发现能力从而稳定市场存在争议。因此,本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及其各类现货资产为研究对象,探究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及领先滞后关系,判断沪深300股指期货是否具有更好的价格发现作用。本文对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研究结果与西方发达证券市场作比较,可以反映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善程度。 以往国内外关于资产间领先滞后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带有滞后项和超前项的线性回归、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本文使用领先滞后比LLR(Huth,2014)来衡量股指期货与各类现货资产回报率的领先滞后关系。该方法将累积效果作为评价标准,避免了以往的研究方法对滞后阶数的选择,降低了最大滞后期选择不当对实证结果产生的偏差,且能够直观地展示领先滞后关系的强弱。以往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大多是股指期货与 ETF的关系,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股指期货与指数成分股的关系上,以验证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与部分指数成分股构建期现市场投资组合,从而获利的可行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各类现货资产中,指数的高权重成分股以及指数ETF的回报率都与股指期货回报率保持着较高的相关性;2、随着衡量回报率的时间间隔增加,股指期货和现货资产的回报率相关性增加;3、股指期货对现货资产有价格领先效应;4、股指期货的价格领先效应对指数的低权重成分股体现得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