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互联网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居民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开始逐步向线上扩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连接金融机构、企业和消费者的纽带,在社会资金流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第三方支付也作为线上客户流量的入口,成为众多新型互联网产品服务销售的重要阵地,近十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如坐上了高速列车,一路高歌迅猛前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急剧增长过程中,风险问题不断暴露。第三方支付平台数量多,市场份额又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企业,产品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过于激烈,第三方支付平台采取采用低价、免费甚至补贴的定价策略以争夺市场份额,造成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不少企业冒险从事违规业务谋取不法利益,或放宽商家接入平台的资质审核以扩张市场,这给消费者资金和信息安全带来风险,也给我国金融安全埋下隐患。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的风险越来越大,给监管机构造成巨大压力。此外,大型第三方支付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金融创新这把“双刃剑”给监管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现存问题出发,抓住“定价”这个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然而,第三方支付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定价策略也和传统产业不同,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无法准确解释。电子商务平台兴起时,诞生了“双边市场理论”,而第三方支付平台也符合双边市场特征,显然,运用于单边市场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就不适于用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价研究。因此,本文就运用双边市场理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如何制定价格策略的问题,抽象成理论模型,并划分成单个垄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模型,以及两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竞争的模型,研究定价的影响因素,各因素对定价如何影响,进而如何引起市场份额的分配和平台利润水平。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一个双边市场,连接着买卖双方,市场需求不仅受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还买卖双方之间也会产生相互的影响。因此,垄断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价模型围绕交叉网络外部性来研究,还在竞争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模型中创新性地引入了平台上优质商家比例这一变量,研究卖方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对买方需求,平台定价的影响。最后,根据理论模型求解的结论,结合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现存问题,本文分别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和第三方支付产业相关的监管结构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