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种植基地,棉花产业已成为新疆最大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普及,在一些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棉花的采收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较晚,水平较低,棉花的采收还主要依靠人工,且由于新疆地广人稀,面对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已经出现了“有棉种,没人采”的现象,人力采收方式已经严重制约棉花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采棉机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虽然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已经生产出了国产的水平摘锭自走式采棉机,但是其核心部件“采摘头”采用以色列BHC公司进口的部件。 本文通过对水平摘锭式采棉机采摘头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讨论采摘头各部分结构位置的调整对采棉质量的影响,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栅板的位置及形状对采摘时间的影响;对摘锭的运动原理,摘锭上棉条的受力以及摘锭在棉株中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摘锭运动是受摘锭座管支配的,摘锭在各位置的摆动是通过固定在机具上的导向槽来实现的,同时摘锭在脱棉位置、在湿润位置轨迹变化也是通过导向槽完成的。 本文通过逆向推导,确定摘锭工作时在各个区间什么位置时,采棉质量最好,再由曲拐长度和曲拐与摘锭间夹角来确定导向槽形状。为了保证较高的采净率,摘锭间的距离应该大于未开棉铃的直径而小于已开棉铃的直径,通过大量实验,摘锭的转速在4200r/min时采净净率最高。 通过田间实验,分别对迪尔7660型、迪尔9996型、凯斯635型、贵航平水4MZ-5型采棉机的作业质量和采收的籽棉质量进行测定,对比不同采摘速比K下四种机型得到的采摘率,含杂率,得出当K为1.20左右时,采棉质量最好。 本文利用ADAMS软件对摘锭座管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研究在不同K值下,摘锭座管运动轨迹的变化,分析对采棉质量的影响,与田间实验进行对比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