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DNAA3537G、A4824G、A5351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多因素、多基因遗传病,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促成了T2DM的发生。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是引起T2DM的候选致病基因,迄今已发现约有20余种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糖尿病发生有关。本研究分析mtDNA A3537G、A4824G、A5351G位点突变在大连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对这三个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旨在探讨这些突变与大连地区汉族人群T2DM发生的关系。目的:探讨mtDNA A3537G、A4824G、A5351G位点突变与大连地区汉族人群T2DM发生的关系。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大连市,病例组为T2DM患者,共计145人,其中男性63人,女性82人,年龄56.56±13.62岁。对照组为正常糖耐量者,共334人,其中包括男性188人,女性146人,年龄52.31±10.59岁。根据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BMI标准,将对照组分成超重组(BMI≥24kg/m2)和非超重组(BMI<24kg/m2)两个亚组。采集血样,提取有核细胞基因组DNA,根据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含有A3537G、A4824G、A5351G SNPs的所需片段,然后分别用AluI、BstEII、HhaI内切酶消化,以8%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分离酶切产物,检测酶切结果。分别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及超重亚组和非超重亚组中各位点突变率分布,并对三个位点所构成的单体型进行分析。结果:1.病例组中检测出mtDNAA3537G突变率为1.4%(2/145);A4824G突变率为4.1%(6/145);A5351G突变率为4.8%(7/145)。对照组中检测出A3537G突变率为4.2%(7/334);A4824G突变率为10.2%(34/334);A5351G突变率为2.1%(7/334)。A3537G及A5351G突变率在两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4824G突变率在两组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 = 4.82, P = 0.03)。携带4824A者患T2DM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2.63倍(OR = 2.63, 95% CI: 1.08~10.71)。携带4824G者患T2DM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0.38倍(OR = 0.38, 95% CI: 0.16~0.66)。2. A3537G、A4824G及A5351G在正常对照的超重和非超重亚组中的突变率分别为0.6%(1/154) vs 4.4%(6/180)、8.4%(13/154) vs 12.2%(22/180)及3.2%(5/154) vs 5.0%(9/180),各位点突变率在两亚组中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检出的3537-4824-5351单体型中, AAA和AGA两个单体型在病例及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结论:1. mtDNA A4824G多态性可能与T2DM相关,A4824G突变可能是T2DM发生的保护性因素。2. mtDNA A3537、A5351G多态性可能与T2DM不相关。3. mtDNA A3537G、A4824G、A5351G多态性可能与超重没有关联。4.在A3537G、A4824G、A5351G构成的1.8kb区域内可能存在与T2DM相关的位点,可能是A4824G位点,也不能除外是A4824G附近的位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脂餐后甘油三酯(TG)变化及其与动脉弹性功能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血脂干预提供依据,减少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
研究背景:角膜深低温保存技术是Capella等于1965年创立的单纯角膜组织保存方法。该方法可使角膜内皮细胞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保存期间内皮细胞活性不随时间延长而减弱。4℃
目的:通过对脑室出血患者进行Glasgow评分以及修改的Graeb评分指导临床治疗。材料与方法:所有患者均是1999年3月至2007年4月我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的变化和VCAM-1在子宫胎盘床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子痫前期孕妇为观察组,正常
背景与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多数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指在MHD病人中,由非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持续及相对隐匿的炎症状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