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地区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ja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东南涪陵区块东邻大池干构造、西邻大天池构造,地质构造上属于四川东南部褶皱带——万县复向斜礁石坝~苟家场~黄泥塘斜列向斜构造带,构造呈北东向延伸,构造形态复杂。本文采用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地震资料,从构造特征入手,对四川盆地东南部涪陵地区志留系-三叠系重点勘探目标层进行了构造特征、断裂特征、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古地貌的详细研究。通过此次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通过地震合成记录标定,解释了下志留统底界、下二叠统底界、上二叠统底界、上二叠统长兴组底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底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四段底界、上三叠统须家河底界、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底界8个反射层,研究显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底界反射层反射波能量强弱的变化不太大,大都表现为前相位能量较强,而且连续,后相位反射能量相对较弱。上三叠统须家河底界反射层测区西部为一个强相位,其他地方为二个强相位,反射能量强弱的变化不大,且连续。上二叠统长兴组底界反射层反射波能量强弱的变化不太大。上二叠统底界反射层表现为单强相位,反射特征稳定,连续性好。下二叠统底界反射层一般为波峰反射,反射特征较稳定,连续性较好。(2)现今整体构造形态在三叠纪须家河组之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呈北东-南西走向的向斜概貌,断层发育较少,往南东、北西方向不同程度抬升,工区中心基本为构造低部位。三叠纪须家河组构造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虽然研究区中部依然为构造低部位,但构造形态往南西方向逐渐发散,形态宽缓,断裂较为发育,呈现北西-南东走向,与三叠纪之前的北东-南西向明显不同。(3)通过构造发育史研究表明,构造变形在北西-南东方向明显,二叠纪龙潭组前尚未形成褶皱断裂构造,二叠纪之后普遍发生了构造变形,构造变形发生较晚,构造形态主要受燕山运动与喜山运动影响形成。整体而言,在北东-南西方向构造变形微弱,地层产状稳定,现今构造形态略具有北东高,南西低的地形特点。(4)印模法恢复的古地貌表明在中生代沉积之前,研究区基本略具北东高、南西低的古地貌特征,但局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波状起伏。各个时期的古地貌研究表明,二叠纪之前,古地貌的继承性比较好,北东部地势相对较高,依次往南西、南部降低,局部表现为波状起伏,形成规模大小不一的古隆起与古洼地。但是,在三叠系沉积前,古地貌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翘倾变化,形成了南西地势偏高,北东偏低的古地貌。结合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的研究,表明古地貌受构造演化控制较明显,在中生代晚期,四川盆地的构造开始发生明显变形,导致古地理格局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立法是一个有价值导向的运作过程 ,而不是与价值无涉的机械的时间流程。立法程序是一定价值形态的外化物 ,正义、效率和秩序是评价和建构现代立法程序制度的三大价值标准。其
近些年,我国商用车车出口情况十分喜人。整车出口和零部件出口都取得了骄人业绩。近年来,商用车CKD出口模式的出现对中国商用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前,在“中国制造”的
西方发达国家都经由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从城乡二元对立到城乡一体的治理模式变迁。实现城乡一体治理后,乡村地方政府变为一个法人单位,拥有独立的税收,可通过中央和上级政府的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et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DM)或糖调节异常(IGR))、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高血压等聚集
肿瘤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由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的高度复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认识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寻找治疗肿瘤方法成为遏制肿瘤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人们对肿瘤与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享受经济的飞快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物质资源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
通过分析喜德县畜牧业的生产现状、畜禽品种结构和数量、草场资源、疫病防制和生态环境等,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发展喜德县畜牧业的对策.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特点钢-混凝土结合梁是指采用剪力联接件将钢板梁、钢箱梁、钢桁梁等结构和钢筋混凝土行车道板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一种复合式结构,由于抗剪界面的可靠连
<正>在儿童节班级联欢会上,学生纷纷拿相机拍照,而有一位同学则用手机拍下了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他旁边的同学羡慕地告诉我:"老师,您知道吗?他的手机是iphone4s,拍的照片
中国道教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从秦汉的神仙信仰文化开始,在中国道教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累积了极其深厚和丰富道教文化资源。道教对生命的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