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116例Ⅰ期~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宫颈癌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性治疗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以了解宫颈癌的临床特征。[方 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临床分期为Ⅰ期~ⅡA期的116例宫颈癌患者的年龄、首发临床症状、手术治疗、病理及预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根据数据分布特点选择t检验或Z检验。P<0.05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年龄分布特征:116例宫颈癌患者发病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69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4±12.74)岁,高发年龄为36~50岁,占总病例数的59.5%。2.临床表现:116例宫颈癌患者中首发症状为接触性出血患者62例,占53.4%,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31例,占26.7%,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16例,占13.8%,较少见的患者为阴道排液,有5例,占4.3%,其次为腹痛、腹胀等其他症状患者2例,占1.7%。首发症状为阴道流血(包括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最多见,有93例,占80.1%。3.病理资料:本研究中116例宫颈癌患者:Ⅰ期患者97例(83.6%),ⅡA期19例(16.4%)。鳞状细胞癌100例(86.2%),腺癌16例(13.8%),无其他病理类型。浅肌层浸润(<1/3宫颈肌层)患者74例(63.8%),深肌层浸润(≥2/3宫颈肌层)患者42例(36.2%)。组织学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患者52例(44.8%),中分化21例(18.1%),低分化43例(37.1%)。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16例(13.8%),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100例(86.2%)。有脉管/神经浸润患者22例(19%),无脉管/神经浸润患者94例(81.0%)。宫旁肿瘤浸润患者3例(2.59%),宫旁未见肿瘤浸润患者103例(88.8%)。术后切缘均未见肿瘤残留。4.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本研究116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HPV检测者54例,占总病例数的46.6%(54/116),其中52例为HPV阳性,占44.8%(52/54),21 例阴性,占3.7%(2/54)。5.不同分期宫颈癌病理特征:Ⅰ期宫颈癌患者伴淋巴结转移8例,占8.2%(8/97),ⅡA期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8例,占42.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A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Ⅰ期。Ⅰ期宫颈癌患者无宫旁浸润,ⅡA期患者有宫旁浸润3例,占15.8%(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A期宫颈癌发生宫旁肿瘤浸润风险高于Ⅰ期。Ⅰ期宫颈癌患者深肌层浸润(≥2/3宫颈肌层)30例,占30.9%(30/97),ⅡA期患者深肌层浸润者12例,占63.2%(1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A期宫颈癌发生深肌层浸润风险高于Ⅰ期。6.治疗:本研究中116例宫颈癌患者均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其中45例患者保留双侧卵巢。开腹手术治疗患者90例(77.6%),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26例(22.4%)。开腹组切除淋巴结数最小值为8枚,最大值为37枚,平均切除(19.25±12.25)枚,腹腔镜组切除淋巴结数最小值为2枚,最大值为47枚,平均切除(16±7.25)枚,两组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腹手术组切除淋巴结数目较腹腔镜手术组多。开腹组与腹腔镜组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3年、5年总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宫颈腺癌术中,保留双侧卵巢患者3例,占18.8%,未保留双侧卵巢患者13例,占81.3%,保留双侧卵巢宫颈癌腺癌3生存率为100%,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均为33.3%(1/3),未保留卵巢宫颈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92.3%(12/13),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均为69.2%(9/13)。7.术后辅助治疗:对有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低分化、脉管/神经侵犯等危险因素患者行术后辅助治疗。116例患者中具有任意一项危险因素患者有64例,占55.2%。具体危险因素的64例患者中,21例患者未返我院接受手术辅助治疗,43例在我院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占67.2%(43/64),在我院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中,有24例行同期放化疗(化疗为铂类每周方案),占55.8%(24/43),19例行单纯化疗(TP方案),占44.2%(19/43)。术后行同期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行同期放化疗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两种术后辅助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116例宫颈癌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85.0%(85/100),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为43.8%(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G1/G2)的宫颈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86.3%(63/73),低分化患者为67.4%(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组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低分化组。浅肌层浸润(浸润深度<1/3宫颈肌层)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86.5%(64/74),深肌层浸润患者为66.7%(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肌层浸润的宫颈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深肌层浸润患者。无脉管/神经侵犯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84%(79/94),伴脉管/神经侵犯患者为59.1%(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脉管/神经侵犯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伴脉管/神经侵犯的患者。Ⅰ期宫颈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85.6%(83/97),ⅡA期患者为47.4%(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ⅡA期患者。而病理类型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FIGO临床分期、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均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 论]1.我院手术治疗的1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36~50岁。2.宫颈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其次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少见的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依靠宫颈癌筛查及病理检查学确诊。3.ⅡA期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宫旁肿瘤浸润风险均高于Ⅰ期患者。4.开腹手术组术中切除盆腔淋巴结数较腹腔镜手术组多。5.术后同期放化疗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患者。6.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浸润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