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古晋城县(今晋城市的城区和泽州县)为研究对象,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为依据,对古晋城县的城区、金村镇、大阳镇、周村镇和犁川镇5个方言点进行语音调查,并对古晋城县的音系进行整理归纳,采用描写法、共时比较与历时比较相结合等方法对古晋城县方言的语音特点、历史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是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山西方言语音研究的历史和成果,分别从片区划分和音系特征两方面归纳整理了前人对晋城方言语音的研究,并探讨其研究存在的缺失和不足。例如晋城方言存在的内部语音差异、入声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晋城方言的语音特点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本部分还介绍了晋城市的地理、人口和历史沿革,论文的研究目的、所调查的范围对象,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以及发音合作人的情况。第一章主要根据本人所调查的语音材料,以晋城城区语音为代表,对其声母、韵母和声调进行描写,并分别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同时还绘制出了其声韵调配合关系表,归纳出了晋城方言内部的语音差异主要体现在韵母之中。通过对所调查的5个方言点的语音进行对比,比较概括出存在于蟹、止、效、流、深、臻、曾、梗、宕、江、通摄之中的语音差异,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进行小结。第二章是对晋城方言的共时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比较。音系以晋城城区为基准。首先将晋城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共时比较,得出现代晋城方言的演变与普通话趋于一致,但存在入声韵和入声调。其次和晋城周边方言进行共时比较。周边方言主要选择处于邯新片的阳城方言和处于上党片的高平、陵川方言。在声母方面,三者之间的异同主要体现在泥娘母是否合流,精知庄章组声母的读音及分合的问题,见晓影组声母的读音问题等;韵母方面主要体现在主要元音、各韵摄合流情况的不同;声调方面主要是各方言间声调的调值、调类合并情况不同。在共时比较时,主要分析了晋城方言与普通话及周边方言的不同,以更全面展现晋城方言的语音特色。最后对比较内容进行小结。第三章是对晋城方言的历时比较研究,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比较,仍以晋城城区方言音系为基准。文章主要选取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和以《中原音韵》、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方言字汇中记录的晋城语音)为代表的近现代音系作为参照,同现代晋城方言进行比较。讨论了晋城方言从中古、近代,再到现代的声韵调的历史演变情况和规律。其中,声母方面,晋城方言声母数量由多及少;韵母方面,探讨了阴声韵、阳声韵及入声韵的来源、分化,以及读音情况;声调方面,晋城方言从中古至今,其调类最终演化为阴平、阳平上、去声、入声。最后进行小结。第四章是晋城方言的专题研究,主要描写分析了晋城方言中的“文白异读”和“子尾”现象。首先介绍并归纳了晋城方言声母、韵母的文白异读的读音情况,并说明了它们的特点,最后还分析了晋城文白异读形成的原因。在探讨晋城方言的“子尾”问题时,先梳理了山西方言“子尾”的研究现状,然后对晋城方言“子尾”的读音类型进行了描写,同时还分析了晋城方言“子尾”的特点、语法功能、形成的原因。最后对本章内容进行小结。结语部分从全文出发概括了晋城方言语音的特色和演变规律,并强调本论文写作的创新之处,指出不足,同时还对晋城方言的研究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