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锆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oup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将草甘膦与氧氯化锆反应制备了草甘膦锆(ZrGP)。在使用氢氟酸的条件下得到了结晶度较高的ZrGP微晶,XRD表征其具有α-磷酸氢锆(α-ZrP)类层状化合物的层状结构,层间为草甘膦基团头对头双层排布,层间距为16.5(?)。草甘膦锆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保持层状结构在400℃以下不发生破坏。草甘膦锆具有可插层性,在乙胺气体中,草甘膦锆可以被乙胺分子插层进入,层间距减少到10(?)左右,并且乙胺分子可以从层间脱除使层间距恢复到未被插层前的大小。草甘膦锆在乙胺水溶液中可以发生层板剥离,得到草甘膦锆胶体,通过蒸发溶剂,剥层的草甘膦锆可以恢复成层状化合物,得到的结构和乙胺气相插层草甘膦锆的结构相同。未使用氢氟酸的条件下合成的ZrGP在普通干燥情况下会发生明显的体积收缩现象,得到的样品比表面和比孔容很小。通过改变干燥方法,避免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可以提高草甘膦锆的比表面和比孔容。本论文中使用超临界干燥技术得到了大比表面(445m~2/g)和大比孔容(5.32cm~3/g)的ZrGP,使用冷冻干燥技术得到了具有介孔结构的ZrGP,使用喷雾干燥技术得到微球形的ZrGP。通过混合磷酸和草甘膦溶液,制备了磷酸-草甘膦锆(ZrPGP)。随着草甘膦/磷酸值的增加,得到的ZrPGP的层间距会增大,对应于层间磷酸基团和草甘膦基团不同排布状态。通过改变磷酸和草甘膦的比例制备出从六方片到长条片过渡的微晶,在磷酸和草甘膦比例达到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制备得到球状的ZrPGP晶体。通过草甘膦的酯化,可以制备酯化的草甘膦锆,酯化草甘膦锆的层间距随酯化草甘膦碳链的增加而增加。通过醇/水界面的作用,可以影响酯化草甘膦锆的晶体生长和团聚形貌。
其他文献
分类学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但发展相对较慢,上世纪80年代之前,分类学界主要还是依据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但是由于趋同进化,趋异进化,幼体形态难以捕捉,自然因素导致的形态标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