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相同剂量、不同容量的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运动神经阻滞等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急诊剖宫产术的足月待产妇120例,ASA分级Ⅰ-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自愿要求术后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所有产妇术后经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负荷量5mg及持续输注速度5mg.h-1,自控给药剂量均为2.5mg/次。因注药泵电子驱动装置只能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故将A组又分为A1和A2两个亚组,每组各20例,浓度均为0.08%。A1组负荷剂量6.3ml,持续输注速度6.3ml.h-1,单次给药剂量3.1ml/次;A2组负荷剂量6.2ml,持续输注速度6.2ml.h-1,单次给药剂量3.1ml/次;B组浓度为0.1%,负荷剂量5ml,持续输注速度5ml.h-1,单次给药剂量2.5ml/次;C组浓度为0.125%,负荷剂量4ml,持续输注速度4ml.h-1,单次给药剂量2ml/次。四组的锁定时间均为20min。分别观察四组在剖宫产术后6h、12h、24h、36h和48h的静态VAS评分及动态VAS评分,Bromage评分,PCA按压有效次数和不良反应。所有产妇均选择腰硬联合阻滞,手术医师开始关腹时连接硬膜外镇痛泵,并根据入组情况给予相应的负荷剂量和持续输注速度。[结果]因为硬膜外导管脱落、导管堵塞及产妇要求提前结束镇痛等原因排除6例,实际观察人数114例。四组产妇在身高,年龄,体重,手术时间,ASA分级,初产妇/经产妇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1、A2两亚组在术后48小时内的动态VAS评分、静态VAS评分、Bromage评分及首次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的动态VAS评分,静态VAS评分,PCA按压有效次数在术后36小时内均明显低于C组(P<0.05),在术后36小时至48小时,Au A2、C组在以上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A1、A2组的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B组在整个观察期间内,与A1、A2、C三组在动态VAS评分,静态VAS评分,Bromage评分,排气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A1、A2、B、C在术后48h内的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经硬膜外腔给予5mg.h-1的罗哌卡因行术后镇痛,浓度为0.08%组在镇痛效果、肠道排气时间等方面优于浓度为0.1%或浓度为0.125%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