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粪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ig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农业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得到关注,其中施肥是影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针对成都平原畜禽养殖业生产强度大、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大,且种植业和养殖业过程长期分离,造成大量的粪便堆积或直接排放,引发了系列区域环境危害。为此,本研究在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模式下,通过田间原位监测,分别设置对照(T0)、常规化肥(T1)、化肥+猪粪25%(T2)、化肥+猪粪50%(T3)、猪粪100%(T4)、猪粪150%(T5)、猪粪200%(T6)7个不同比例猪粪替代化肥氮处理,研究猪粪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综合增温潜势,为科学评价养殖废弃物农田施用效果,寻求养殖废弃物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提供试验理论依据。论文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体系下,不同施肥处理在稻麦轮作整个生育期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在稻麦两季中差异较大,CH4排放主要集中于稻季施肥后两个月内,麦季排放量很小,基本处于负值;C02排放主要集中于两季作物生长中后期的拔节期和灌浆期;N2O排放主要集中在麦季施肥后一个月内,稻季排放较少。猪粪农田施用均提高了CH4和CO2排放通量,在稻麦轮作整个生育期CH4、CO2总累积排放量较单施化肥分别提高了2.41-4.81倍和18.62%~58.15%;猪粪与化肥适量配施(T2、T3)能有效降低N2O排放通量,在稻麦轮作整个生育期N2O总累积排放量较单施化肥分别降低了21.61%-28.78%,能有减少温室效应。(2)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日平均气温、气箱内温度、5 cm地温、土壤含水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稻季CH4排放的主要因素,各处理CH4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稻季CO2排放影响因素较多,与日平均气温、气箱内温度、5 cm地温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5 cm地温和土壤含水量是麦季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与各处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温室气体总累积排放量来看,稻麦两季土壤NH4+-N、SOC均与CH4、CO2、N2O累积排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NO3--N与稻季各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呈正相关,与麦季不相关(3)猪粪施用增加了稻季综合增温潜势(GWP),稻季综合增温潜势(GWP)以CH4为主,各处理CH4排放贡献比例占GWP的85%~97%,稻季减排重点是减少CH4排放;在麦季猪粪施用降低了GWP,麦季GWP以N2O为主,各处理N2O排放贡献比例占GWP的94%以上,麦季减排重点是减少N2O排放;综合整个稻麦轮作生育期总GWP来看,总GWP仍以CH4为主,CH4排放贡献比例占总GWP的72%~92%,稻麦轮作体系中温室气体减排应以CH4为减排重点。(4)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l)分析表明,稻季猪粪与化肥配施在增加稻谷产量同时也提高了稻季GHGI;麦季猪粪与化肥配施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而降低了麦季GHGI,在单位产量内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整个稻麦轮作生育期总GHGI来看,在等氮水平,猪粪施用提高了总GHGI,但差异不显著,在稻麦轮作系统中猪粪与化肥适量配施(T2、T3),能很好的兼顾产量效应和环境效应。(5)稻麦轮作体系中猪粪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单施化肥相比,猪粪和化肥配施增产2.92%~3.44%。从合综合增温潜势、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化肥+猪粪50%(T3)处理猪粪投入量最佳,稻麦轮作体系消纳猪粪26529kg·hm-2,生猪承载量为40.36头hm-2。
其他文献
本文以氧化铁与腐殖酸吸附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吸附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吸附量、解吸量和可见光谱(E/E)的测定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氧化铁与腐殖酸吸
新型氮肥因在降低氮素损失、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作物氮高效利用的研究。硫脲铵是一种新开发的氮肥品种,由工业副产品硫酸铵和应用最广泛的尿
运用大田定位、典型调查等方法,探讨了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改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红壤双季稻田(稻-稻-紫云英)改制为牧草、水旱轮作(亚麻或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植物,四川省是烤烟的种植大省,其中凉攀生态区是烤烟的主要产区,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是获得优质烤烟的重要基础,而植烟土壤中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的多少直
摘要: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的同形异义词。由于语境对单词的含义具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性,所以荚汉学术翻译中的同形异义词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需要专门讨论的问题。但是,由于译者在专业能力和学术态度方面都可能有所欠缺,因此,同形异义词被误译的情况也不罕见。将本该译为“石灰”的“lime”误译为“莱檬”、“酸橙”,将本该译为人名“彭妮”的“Penny”误译为“一便士硬币”,都是这类误译的典型。  关键词:荚汉学术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