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当归栽培以“秋季育苗—冬季储藏—翌年栽植—秋季采收”方式,这种栽培方式易早抽薹,严重影响产量。为了探索当归栽培新方式,解决当归成药期早薹率高的问题,本文采用温室育苗移栽的方式,以当归种子年限、播期选择及基质配比为核心,进行了当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研究,以期探索新的栽培方式,为提高当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当归GAP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暗培养箱25℃恒温下能明显提高当归种子发芽率;当年的当归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存放1年的;提前抽薹种子的发芽率高于正常种子;50℃水浴和0.2%高锰酸钾处理当归种子时,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能明显降低其霉变污染率。用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处理种子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当归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增强,但浓度超过0.8g/L时,则出现抑制作用;多菌灵对当归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使当归种子活力减弱。种子的污染霉变与细菌的存在并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在发芽与育苗试验中使用灭菌剂可保护种子健康,促进发芽率提高。将当归根部粉末作为残茬加入到培养基质时,对当归种子的萌发产生抑制作用。2.不同播种期导致当归幼苗生长周期不同,12月18日播种的当归在温室中真叶数、小叶数、株高、冠径及根长的生长量均为5个播期中最高的,而早在9月29日播种的当归其生长量却是5个播期中最低的。9月29日与12月18日播种的当归早薹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47%和2.48%;移栽后的当归鲜产按9月29日、10月19日、11月9日、11月20日和12月18日播种的顺序,依次为16654.99kg/hm2、16868.43kg/hm2、21163.91kg/hm2、19776.55kg/hm2和17008.50kg/hm2,播期间的当归鲜产差异显著。3.以“40%蛭石+38%草甸土+20%田园土+2%腐殖酸肥料”的培养基质养分充分,培育的当归幼苗株高、冠径及根长均高于其他培养基质。该培养基质培养的当归移栽后,其真叶数、小叶数、株高、冠径和根鲜重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早薹率为1.07%,当归平均鲜产为19236.28kg/hm2,使得早薹率明显下降,单产显著提高。4.提前抽薹种子和正常种子育苗的当归在叶片生长趋势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用正常种子的当归株高、冠径、植株重量、芦径、侧根数等生长量均高于提前抽薹种子的。提前抽薹种子与正常种子育苗的当归产量分别为18916.12kg/hm2和19416.37kg/hm2,用正常种子栽培当归能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