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超声内镜(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超声内镜在指导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切除治疗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超声内镜诊断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病例资料,研究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超声特点、起源部位、大小等,做出初步诊断。根据超声内镜的诊断、病变大小及来源层次,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内镜对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通过分析病变切除的完整性、术后并发症,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安全性、有效性。结果:1.共纳入的黏膜下肿瘤155例,食管58例、胃部89例、十二指肠8例,瘤体大小为0.31~6.00cm。2.超声内镜共诊断平滑肌瘤69例,低回声67例、高回声2例,回声基本均匀,主要来源于黏膜肌层;诊断间质瘤63例,表现为低回声17例、混合回声36例、高回声10例,回声可不均匀,主要起源于固有肌层;诊断囊肿6例位于黏膜下层,呈无回声结构;脂肪瘤14例位于黏膜下层,为高回声表现,可见后方回声衰减;异位胰腺3例表现为不均匀的中高回声,偶可见脐样结构。经手术切除后病理明确诊断间质瘤57例、平滑肌瘤68例、神经内分泌瘤2例、脂肪瘤10例、血管瘤1例、囊肿9例、异位胰腺6例、淋巴组织增生2例,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6.25%(134/155),与术后病理一致性好(kappa=0.624)。3.超声内镜预判黏膜下肿瘤位于黏膜肌层64例、黏膜下层26例、固有肌层65例,与内镜下手术发现病变来源层次一致的病例有145例,黏膜肌层61例、黏膜下层25例、固有肌层59例,超声内镜对病变层次来源预判准确率为93.54%(145/155),与术后一致性为优(kappa=0.897)。4.术后病理确诊的平滑肌瘤68例、间质瘤57例,平滑肌瘤多位于食管48例(70.58%)、间质瘤多发于胃部54例(94.74%),间质瘤瘤体平均直径2.21±1.17cm,来源于固有肌层41例(71.93%)、黏膜肌层16例(28.07%),回声不均匀32例(56.14%)、内部有钙化4例(7.02%)、低回声18例(31.58%)与平滑肌瘤(瘤体直径大小、来源层次、回声是否均匀、内部是否钙化、回声强度)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根据病灶起源特点选择不同治疗方式,142例SMT行单纯内镜下切除中,EMR切除80例、ESD 11例、STER 7例、ESE 33例及EFR 11例,5组中切除瘤体大小、来源层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内镜下治疗各组中均没有出现迟发性出血及严重感染病例,ESD组出现术中较大出血1例(0.7%),除了EFR主动性穿孔外,共有3例出现被动性穿孔(2.11%),分别为STER组2例、ESE组1例,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性(P<0.05)。EMR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为96.25%,ESE为93.94%,其余全部100%完整切除,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晰的显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特征以及跟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肿瘤的大小、来源层次以及病变的性质,准确率较高,同时可以为黏膜下肿瘤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内镜下切除黏膜下肿瘤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