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首先对中西方文论史上的反讽理论的发展进行一番整理和对比,并试图找出两者之间的一些关联,然后分析反讽成为明清小说叙事重要特点的原因。最后重点分析以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长篇小说反讽的技巧和特征,以及这些小说在主题,风格上表现出的反讽特色。 本文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由西方和中国明清以前的反讽理论的发展这两个小部分组成。西方反讽理论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反讽分别从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发展到一种哲学美学的世界观,后又回归到语言层面,成为语言的一种最基本的原则。中国明清以前的反讽理论没有明确的分期,但是仍有一些代表性的术语如“含蓄”等分别是从修辞、风格、以及哲学思维方式上概括中国文学作品中反讽主要特征的。 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反讽成为明清长篇小说重要的叙事特征的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长篇小说自身的特征,其中包括长篇小说文体的喜剧风格和现实与虚构的矛盾性。另一个是当时的哲学思潮,即从明代开始,三种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就开始走向融合。后半部分侧重论述以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小说的具体的反讽叙事技巧、包括“双关”、“诗词”等。以及作家在创作时对于笔下的人物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思想倾向,最后是小说的喜剧戏谑的风格特色和构成这种喜剧风格的各种修辞技巧。 结语部分简要论述研究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对于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