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发展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现代科技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科学技术推动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增长由仅仅依赖数量和速度的拉动转而重视提高质量和效益;农业生产从局限于一个国家和地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现今我国已经意识到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与提升发挥着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农村社会学、经济学供给与需求均衡理论、治理理论等为指导,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而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为目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国外农民培训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实证调研法,运用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新型农民科技素质及培养现状进行供需均衡分析,指出我国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与提升四元利益主体协同运行机制选择和制度构建,以期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明了新型农民科技素质的核心概念,提出了新型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与提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了国外农民科技素质培养实践并进行了经验归结,以期为我国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与提升提供经验参考。第四部分,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实证调研方法介绍了我国农民科技素质现状及农民科技素质培养现状。第五部分,在以上各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包括政府、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土地承包经营户在内的四元利益主体协同运行机制。第六部分,提出了新型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与提升研究中的有益发现,政策建议以及研究展望。在比较研究以及实证调研基础上构建出的新型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与提升四元利益主体协同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创新:第一,研究定位有一定的创新。通过对我国农民种养背景条件、科技意识现状、土地流转现状等进行实证调研,深入至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的客观及主观原因进行分析,并在研究梳理国外农民科技素质培养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比较借鉴提出对策。第二,研究内容有一定的新颖性。在我国政策环境大背景下,分析出政府、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土地承包经营户四大主体对于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与提升的能动作用以及1+1+1+1>4的合力效果,遂最终构建出农民科技素质培养四元利益主体协同运行机制,为我国的实践提供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