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DT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有机合成杀虫剂,其曲折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技术价值裂变的本质与过程。从辉煌一时的“万能杀虫剂”到被全球列入“禁用黑名单”,关于DDT的争论从未停止过。本文以DDT的技术价值裂变为切入点,对DDT产生的科学背景、化学合成、开发应用及其技术价值裂变的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价值裂变进行哲学反思,探寻其根源、特征、影响和应对策略。DDT的出现曾经宣告了一个农药时代的到来,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消灭农业害虫,同时还为成为了人类对抗疟疾的有效手段。许多国家都曾把DDT作为主要杀虫剂而大量使用,DDT的发明者保罗·赫尔曼·穆勒(Paul Hermann Muller)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随着DDT的长期大量使用,人们发现DDT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对人类产生危害,最终DDT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使用。但是随着DDT的禁用,疟疾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地区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不得不解除了DDT的禁令。DDT的归来几经起落,如今再次走上历史的前台,其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技术价值裂变。本文通过对DDT技术价值裂变的梳理,分析了技术价值裂变形成的原因、特征与影响。面对日益频繁的技术价值裂变,我们有必要通过先进的评估手段、系统的技术评估工作、健全的公众评估机制、正确的技术伦理观和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来完善技术评估机制,构建技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从而规避或弱化技术价值裂变的产生及其负面影响。鉴于DDT禁用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尝试对DDT进行有限应用的研究,通过室内滞留喷洒技术配合专业的管理机构来规范DDT的使用与控制,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DDT控制疟疾疫情的传播,实现防治疟疾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消解,最终实现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