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弊利,关键是如何减少不利,扩大其有利的一面,并使不利向有利因素转化,高尔夫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正是如此。自高尔夫产业传入中国二十年,经历了形成、快速、受阻三个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十年,随着高尔夫运动的风靡,许多开发商巧躲国家政策,占用民田,部分地方政府为搞形象、政绩工程,盲目建设高尔夫球场,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致使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严格限制高尔夫产业的发展。但是,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不可抵挡,截止2010年,我国正在营业中的高尔夫球场数量已达到了395家且还在不断增长,而高尔夫球场附属设施种类更是品种繁多,相关的高尔夫赛事业逐渐受到青睐,制造业优势突出、服装业情景广阔、房地产业热潮不散。可以说,高尔夫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湖南发展高尔夫产业具有土地资源、水资源、气温等自然因素,人口、体育文化、交通区位等社会因素及经济因素三方面的条件。在发展状况上,高尔夫球场呈现稳定持续的发展态势,产业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随着益阳梓山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商务休闲卡的推出,加快了湖南高尔夫运动的大众化进程。在空间布局上,现有六家高尔夫球场,分布在长沙、常德、益阳、郴州四市,总体呈现“点—线—带”的空间布局模型。但布局存在着空间拓展无战略,无重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地域发展不均衡;集中在核心城市,城市发展空间受阻等问题。优化湖南高尔夫产业的空间布局,建立布局模型,是本研究的目的。首先提出湖南高尔夫产业进行优化布局应遵循生态效益、统筹规划、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及适度超前的原则。认为高尔夫球场运营业、制造业、草坪养护业三大主导产业的区位选址是决定高尔夫产业整体布局的关键,通过对影响三大主导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的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最终确定三大主导产业的区位选择。然后借用产业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最终构思了“一极一圈、二心二轴”的湖南高尔夫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模式并确定其功能定位,最后从统筹规划,制定合适的产业发展战略;两制联合,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相互作用;实事求是,力求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一致等方面提出优化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