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有问题人员或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以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近年来,国内外许多银行因发生操作风险管理而损失严重。操作风险内容复杂,形式多变,易随人员、系统、流程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操作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希望风险管理部门能将抽象、复杂的操作风险转变为直观、简单的信息和数字,从而可以直观的看出银行目前面临的操作风险现状,并很容易观察出操作风险的变动态势,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缓释措施。对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而言,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操作风险信息和数据可以判断已有风险管理措施的成效,并作出相应的改进;还可以分析这些量化数据,判断出操作风险的未来变化趋势,从而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相比之下国内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甚至至今都没有有效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也没有充足完备的操作风险内部损失数据库。由于金融行业发展历史不长,市场化程度不够,信息存在短缺,国外较精准的计量操作风险的模型并不能直接移植。现阶段国内学者的研究更多的只停留在对《新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介绍,并沿用已有的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做实证分析,还没有涉及太多基于中国实际情况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和框架的开发。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转型时期,很多必备的机制都在查漏补缺之中。人员道德问题和信息披露不精确、技术滞后、电子化运作漏洞、制度建设和系统流程管理实施不善等统统都导致了操作风险,这是阻碍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包商银行一直将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先后建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制定了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形成风险报告制度,按季对操作风险进行梳理,对风险进行分析找出规避风险的方式,不停完善和改进,已取得成效。笔者就职于包商银行,在工作中对包商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收集、整理。文章首先介绍操作风险的类别和特征,指出其存在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历年操作风险案例的总结和归纳,提出包商银行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的方案,通过对业务流程制度体系、信息科技体系、运营风险体系和运营组织架构及人员队伍四个方面的分析,找出促进包商银行操作风险监管体系再造的保障措施。诣在为我国商业银行现代操作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支持,并能在如何提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的实践过程中做到启发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