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腐败问题也日益凸显。党的十八把反腐败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以其独有的公开性,透明性,广泛性,逐渐成为反腐败的又一阵地。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杨达才案为例,全面剖析网络反腐事件的特点及五个时期的行进路径。
运用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网络反腐的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及非均衡性进行分析,得出网络反腐制度化条件成熟的结论。具体化到制度变迁层面,分析当下网络反腐存在的困境。从道德困境角度看,网络反腐还存在网络暴力现象;从组织困境角度看,网络反腐是一种偶发性监督方式,还缺乏监督的强制力;从法律层面看,网络反腐的主体地位尚未确定,无论是在法律实体方面还是程序方面都面临诸多问题;从技术层面看,网络反腐缺乏有效的投诉举报平台,应用技术也较为落后,参与人员范围有限。
虽然网络反腐在个案上赢得了胜利,但其本身只是反腐败工作的一个环节,存在着偶然性,突发性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所以反腐败工作必须依赖制度反腐。网络反腐想要长久性、连续性的发挥作用,就应当纳入到法制化轨道,成为制度反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保持传统治理腐败的优势基础上,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教育为基础,法制为重点,体制为核心,监督为关键,通过加强网络廉政文化宣传教育走出道德困境;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官员财产公示,构建科学有效的网络反腐反应机制来克服组织困境;明确网络反腐主体合法地位,出台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打破法律困境;逐步形成网络投诉举报机制,增强技术支持从而突破技术困境。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深入分析网络环境下反腐倡廉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立足我国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系统,规范有序的网络反腐制度体制,构建预防惩治一体化,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