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非牛顿流体微通道强化传热特性及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y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型化、集成化和便携化成为当代工业的主导方向,高度微型化和集成化的电子设备往往会在其微尺度内部元件区域内释放大量的热量,可能导致设备的功能失效,因此亟需发展有效手段来提高设备的换热能力。本文的核心思想是引入非牛顿流体在微通道内所表现出的独特流动特性以增强微尺度换热能力,通过选取适合于微尺度流动的典型非牛顿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并耦合其它方法例如复杂通道结构、脉动流和声表面波等励起非牛顿流体独特的流动性质,基于此研究了非牛顿流体和其他方法耦合时对微尺度换热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基于主被动相结合的强化换热思想,本文研究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强化传热方式,具体如下:首先,基于被动强化换热思想,本文实验研究了蛇形微通道内两种典型非牛顿流体的流动传热特性及其机理。实验中牛顿流体为蔗糖溶液,两种典型非牛顿流体为粘弹性流体(聚氧化乙烯PEO溶液)和假塑性流体(羧甲基纤维素纳CMC溶液)。实验结果表明:在维森贝格数Wi=2.4~53.69范围内,粘弹性流体PEO溶液的摩擦阻力系数较CMC溶液和蔗糖溶液显著增加;在相同的格雷兹数(Gz)下,Nusselt数(Nu)较牛顿流体具有显著的增加,表现出了明显的强化传热效果。通过压降特性分析,粘弹性流体强化传热的主要机理为在大Wi下粘弹性流体在蛇形微通道内产生了弹性不稳定和弹性湍流流态,该混沌流态促进了换热强化。随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复杂微通道内非牛顿流体流动换热特性和机理。微通道热沉选用歧管式微通道(MMC)和传统微通道(TMC),非牛顿流体选用幂律流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牛顿流体流动相比,假塑性流体的剪切稀变特性诱发歧管式微通道内的流动产生二次流,从而显著提高传热效率并改善热沉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其次,基于主动强化换热思想,数值模拟研究了脉动流对歧管式微通道热沉中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脉动流分别选用了随时间呈方波、正弦波和半正弦波式变化的流动。结果表明:与稳态流动相比,入口脉动流动能显著提高通道的整体换热性能;在三种脉动入口条件中,正弦波脉动流动的换热性能最优。通过流场分析发现,脉动流的引入使得流动一直处于未发展流态,促进了通道内二次流或反向流的生成,从而提高了微通道传热性能。最后,为了进一步探索简单通道强化传热技术,数值模拟研究了声表面波驻波(SSAW)对矩形微通道热沉换热特性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引入声表面波驻波能极大提高矩形微通道的整体传热性能。声表面波参数对矩形微通道换热性能的影响主要归因于单位面积内输入的声表面波波能,即通道面积越小或施加完整的声表面波驻波个数越多(波长越小)。声表面波强化换热的机理在于声涡流的出现和声流引起的热边界层的破坏。当引入假塑性流体,其剪切稀变特性使流体的粘度在声涡流产生后逐渐减小,流动的阻力也随之减小。在声表面波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假塑性流体工况中的声涡流可以获得更高的流速,以及更高的对流换热效率。综上,本文对典型非牛顿流体在微通道内传热特性及其耦合脉动入口流动和声表面波对传热过程影响的规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强化换热方式的机理。本文探索适合于微型化设备的高效换热方法,为今后非牛顿流体强化换热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和具有指导性意义。
其他文献
<正>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的改路,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而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粘
会议
本文选取2008-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方式深入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债务契约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
火力发电作为我国电力生产的主要形式,随着近年来各个行业对电能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火电厂厂房建设规模也在同步扩大,对于火电厂主厂房的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主
提出了一种基于IGBT的新型直流电力系统限流装置,介绍了该新型限流装置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300V蓄电池组的预期900A的限流试验,开断时间小于200μs,限流效果明显,建立了限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如何开展,党中央和政府提出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要求各地采取超常规举措,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扶贫
  结合高寒地区几个工程实际,对高速铁路防冻胀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了主要防冻胀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和施工控制要点,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研究表明:(1)
气凝胶材料是一种由纳米粒子或聚合物分子链组成的具备三维纳米结构的多孔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高孔体积和高比表面积等结构特点,显现出优异的光、热、声、电和力学等
论述了以中压(10kV)配电网为信道、面向配电自动化应用的高速数据通信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终端设计。提出将低压电力线通信中成熟运用的数据调制/解调及组帧技
PT二次电压回路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其故障会引起继电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应用实例分析了PT二次电压回路故障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总结PT二次回路故障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