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胞融合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值得重视,融合可能诱导产生肿瘤干细胞。本研究将分离胃粘膜上皮细胞及脐血CD133+细胞,探索胃粘膜上皮细胞与CD133+细胞融合的条件,研究细胞融合参与胃癌发生的可能,探索肿瘤干细胞的起源。方法1)采集健康孕妇所生胎儿脐带血,免疫磁珠法分离脐血干细胞。2)手术采集胃粘膜上皮细胞,比较单纯化学消化方法与机械和化学方法相结合消化方法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影响。3)上皮特异性角蛋白18免疫荧光染色对胃粘膜上皮细胞进行鉴定。4)PKH26和PKH67分别标记CD133干细胞和胃粘膜上皮细胞,聚乙二醇介导脐血干细胞与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体外融合。5)融合细胞培养,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形态变化。结果1.两种方法消化胃粘膜上皮细胞,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活力;单纯化学消化方法为93.21±3.35%、机械与化学相结合的消化方法为86.07±4.12%,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培养细胞cytokeratin1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76±5.47%、94.19±2.62%,体外细胞培养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天、19天。2.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磁珠分离后脐血单个核细胞CD133阳性率为96.48±2.13%。3.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融合率可达18.14±3.27%。4.融合12小时后可见部分细胞聚集,3周后可见部分细胞呈克隆团状增值。5.BaLb/C小鼠胃粘膜上皮细胞与骨髓CD117+干细胞融合后5周后可见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形成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状的梭形细胞。结论(1)采用机械与化学相结合的两步消化方法较单纯化学方法所得胃粘膜上皮细胞纯度较高,且体外培养时间明显延长。(2)采用密度梯度离心,CD133免疫磁珠成功分离CD133+细胞。(3)50%的PEG可刺激细胞融合,融合率为18.14±3.27%。(4)胃粘膜上皮细胞与脐血干细胞融合可产生具有一定增值能力的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