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中华医典》针灸部分为主的文献进行研究,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用穴规律,归纳出穴位组合,结合临床经验;进而采用实验研究,观察该穴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功能、脑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穴位组合治疗中风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华医典》中关于中风-不省人事、中风-不语以及中风-偏瘫的针灸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综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穴位频次、穴位规则和穴位新方等文献数据挖掘方法归纳核心穴位组合。归纳出核心的穴位组合后,并根据临床名医的应用经验,选取通督升阳穴组。 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形态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观察针刺通督升阳穴组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脑组织形态学改变、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及神经元特异性的标志物NGF的变化、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脑组织InsR及其mRNA水平、ERK、p-ERK蛋白的含量、ERK mRNA的表达。探讨通督升阳穴组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分析,结中风-不省人事、中风-不语及中风-偏瘫共得到2组核心穴位组合,其中一组核心组合被全国名中医的临床经验用方所包含,与临床经验结合选用包含百会、风池、风府、大椎组成通督升阳穴组。 针刺通督升阳穴组能够提高MCAO大鼠神经体征评分,促进GFAP、NGF表达,提高胰岛素水平,上调InsR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p-ERK和ERK/2mRNA的表达,下调ERK3mRNA表达。 结论: 1.由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以《中华医典》针灸部分为主的古籍中关于中风的治疗进行整理,由核心穴位组合结合名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出包含有百会、风池、风府、大椎的通督升阳穴组; 2.针刺通督升阳穴组可以促进MCAO大鼠脑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与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增生、增加InsR及其mRNA表达进而促进p-ERK和ERK1/2mRNA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