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里·伊格尔顿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充满激情的理论分析不仅渗透着英国文学批评的传统而且始终关怀着全人类的生活处境。他的文学是意识形态观点,引发人们热议,使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重新焕发生机。文学理论逐渐转向文化理论,他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分析后现代文化理论局限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的解决办法。本论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简单介绍伊格尔顿的身份背景,然后结合著作分析其学术历程。他的理论涉及从文学到文化的转向,国内对他的文学意识形态学说和政治批评理论研究的比较充分,而对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较少,本文重点分析他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局限性的反思与重建。第一章:梳理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的流变过程,分别论述特拉西的观念学意识形态,马克思的虚假意识形态,卢卡奇的物化及总体性的意识形态,葛兰西的文化霸权,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学说,伊格尔顿在总结前人理论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分析意识形态理论。第二章: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理论:文学是一种价值判断,其中包含着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文学就是意识形态。文学批评就是政治批评,批评家就要破除社会上虚假意识形态,并创造出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品。第三章: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他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他认为以追求自由为目的,解构真理、道德、规范、普遍性等现代性观念的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幻象,他们只从文化着手,脱离政治实践的思路不能带来人们的解放,而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团结起来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完成自我实现。结论:简要回顾伊格尔顿的文学及文化理论,指出其理论指向人生意义追寻,在互惠基础上完成自我的实现。
其他文献
在当代灿若星河的作家群体中,张承志犹如一道黑暗中风驰电掣的闪电,横天劈下,在中国文坛中,划下美丽灿烂而又炫目的弧线。张承志曾经知青插队到东乌珠穆沁草原,多次游走新疆
本文主要全面系统地研究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海獭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部分,在此基础上理顺海獭话的语音历史层次,并探讨一些重要的音韵问题,通过与其他方言的比较,试图对海
进入新时期以来,王安忆以丰硕的作品,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思想及独到的见解卓然立于中国文坛之中,成就了文坛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作品中,王安忆述说女性的琐碎的生活,记录
课堂教学高效的原因在于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课堂时间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刻的学习,并且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向课外进行延伸而且进行创新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写作教学举例
期刊